统摄印度古代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涅槃经卷十等,分印度古代之外道为九十五种,华严四祖澄观则将九十五种归纳为十一宗。今依其所撰之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三略述如下:(一)数论师,计从冥而生数,即慧。数论,即从数起论或论能生数之义。谓数论师妄执由冥(自性)生觉,从觉而生我心,乃至十一根,合冥、神我而成二十五谛。冥为万物生成之因,神我为我知者,其余诸谛皆能变异。(二)卫世师,计六句生。卫世,意即无胜;其人生于佛前八百年,世称鸺鹠仙人,于获五种神通(足不履地、知人心、命、眼观千里、呼名即至、履石壁而无碍)后,说论十万偈,自以为已证得菩提,便欣然入灭。其所执之六句为:(1)实(有九种),诸法体实,为德业所依。(2)德(有二十四种),即道德。(3)业(有五种),即动作、作用。(4)大有(唯一),谓实、德、业同为一有。(5)同异(亦一),如由地望地为同,由地望水即异,水、火、风等亦然。(6)和合,诸法和合而有住。(三)涂灰外道,涂灰外道与诸婆罗门共执欲界第六之自在天,其体性实有而遍常,能生诸法;且能于六道中,各现其形以教化众生。(四)围陀论师,妄执四姓由那罗延天所生。围陀,意即智论;那罗延,意即钩锁力士。谓围陀论师妄执自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花,莲花之上有梵天,继由梵天之口生婆罗门、自两臂生刹帝利、自两髀生毗舍、自两脚跟生首陀罗等四姓,故婆罗门为最优秀之种姓。(五)安荼论师,计本际生。谓此外道妄执过去世之初际(本际)世间唯有大水,当时有大安荼出生,形如鸡卵,后分为两段,上为天,下为地,中生一梵天,复能出生一切万物,故以梵天为生万物之主。(六)时散外道,计物从时生。谓此外道妄执万物从“时”而生;如草木之随“时”而生花、生果,亦即万物系随“时”而荣枯、生死。故“时”为常、为一。此论属见果而知因。(七)方论师,计方生人,人生天地。谓此外道妄执四方能生人,人能生天地,于灭后则还入于四方。故“方”为常、为一。(八)路伽耶,计色心法皆极微作。路伽耶,意即顺世。谓此外道妄执色、心等法,皆由地、水、火、风四大之极微(原子)而生。又世间万物虽无常,于死灭后还归四大,然极微之体实有不坏,为能生万物之因。(九)口力论师,计虚空为万物因。谓此外道妄执由空生风,由风生火,由火生暖,暖生水,水生冻,遂成坚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终则还归于虚空。(十)宿作论师,计苦乐随业。谓此外道妄执一切众生皆随宿世所作之本业而受苦乐之报。若能持戒精进,身心受苦,则能破坏本业,本业既尽,众苦亦灭,即可得涅槃。故妄执宿世所作为一切之因。(十一)无因论师,计自然生。谓此外道妄执一切万物皆无因无缘,自然而生,自然而灭。[瑜伽师地论卷六、卷七、显扬圣教论卷九、卷十、大毗婆沙论卷十一、卷十二](参阅“外道”1867) p186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堂塔)禅林之目。僧堂正前高架明楼,明楼左右之空处云明堂。见象器笺一。...指计执于世间之有边际、无边际者。为古代印度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中,依前际(过去)而起之邪见。共有四种,故又称四种...(地名)在王舍城之侧,有七叶树生于岩窟之上,故名。第一五百结集之窟也。毗婆尸佛经下曰:王舍城七叶岩。长阿含经...系由道服改作而成之法衣,为日本佛教所用。其形制,黑色而袖小,腰下不作褶,袖口下方与两胁下安置纽带子。冬天可采...(杂名)舍利之译名。名义集曰:舍利,新云室利罗Śarira。或设利罗,此云骨身。...涅槃的觉体,本来不可思议,故称元妙。...戒本疏·四波罗夷法:“问:‘杀下三果,何不犯逆?’答:‘惑未尽故,福田不满。故善见云,若杀白衣阿罗汉,不得出...(术语)对于佛之大智慧门之称。门者差别之义。...【领受粗重】 p1297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领受粗重者:谓有漏诸受习气。...【我有色】 p0647 大毗婆沙论八卷五页云:云何等随观我有色?答:于余四蕴,展转随执一是我已;然后于色,执为...指净土行者由于弥陀以大悲摄取而产生之大欢喜心。即深信弥陀之摄取一切众生,凡愿往生者,纵业未了,亦得蒙佛接引;...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龙藏本)...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人的立场有种种不便,给予他们一种权宜方便之法,令他们逐渐对...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来哪得心无苦。谈这个过量境界的,在宗门下常常有些人会出现...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
问: 我没有吃净口素,但念咒的时候,念净口业真言可以吗? 成刚法师答: 人的身、口、意三业,口呢,也能做善业、...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候,你忽然发了菩提心,按照佛法真实地去修行,你的心跟佛法相...
佛陀要我们这样的凡夫常当系心观身,观二十事,它们是: 一,我此身中,空无无漏;二,无诸善根;三,我此生死未得...普贤菩萨作为法王之子,在《普贤行愿品》中,发大弘愿,以果立因,使众生在大愿中得到法益,又以因中施果,令大众从...
外道十一宗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外道 | 下篇:外道十六宗 |
苦谛下四行 一无常 二苦 三空 四无我 集谛下四行 一集 二因 三缘 四生 灭谛下四行 一尽 二灭 三妙 ...
明堂
边无边论
七叶岩
布袍
骨身
元妙
杀初二三果不犯逆
大慈悲门
领受粗重
我有色
大庆喜心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何为「三净肉」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秤锤祖师散财施妻

没有吃素可以念咒吗
如何得到佛法的正见

心可以转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