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依修行之功,由佛力加持,而现成佛之相。为密教所说三种即身成佛之一。详称加持即身成佛。乃众生之三业与佛之三密交互加持感应,开显本有证得之觉体。对本有理具之成佛而言,虽亦在修生修显之位,然众生本觉之功德与诸佛之加被力感应道交时,于一念之中觉知诸法实相,即开显众生本有证得之觉体。[大日经疏卷十四、大毗卢遮那经住心钞卷四、大日经要义钞卷一] p157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748~834)唐代僧。郑州新郑(河南开封新郑)人,俗姓王。十岁,受业于大隗山大慧,苦节笃励,勤勉奋发。大历七年...【无自性】 指一切有为法无实在之自体。又作无本性、无性。谓诸法皆因缘所生,故无自性。凡山河大地皆由四大假合而...于僧堂之后门与盥洗处之间有一走廊,其屋顶极高,采光不佳,故须开设天窗以助照明,称为照堂。其后之丛林中,每设一...【跋罗缕支】 西域记云:唐言贤爱。西印度人,妙极因明,摧大慢婆罗门,生陷地狱。...(动物)Kulāa-rāja,译曰雕鹫。见大威德陀罗尼经七。...(人名)Guṇaviddhi,比丘名,译曰德进,安进。中印度人,齐武帝永明年中来支那,诵大小乘二十万言。见历代三宝记...梵语 sajkhyā。唯识宗作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胜论学派以之为二十四德之一。即表示存在之数量。印度将数分为单数...为“随相戒”之对称。又作无相戒。谓持戒者心无执着,视诸戒犹如虚空,而远离持、犯之相。[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五]...古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华译为无忧王,于公元前二七O年间,统一全印度,初奉婆罗门教,肆其暴行,杀戮兄弟、大臣,...(譬喻)金锁铁锁虽有胜劣,而被缚则一,以譬内着外着,其邪一也。止观十上曰:外道见通韦陀,乃至圆门,三念处三解...维摩诘,人名,译作净名或无垢称。 此经的译本,据宋代智圆撰《维摩经略疏垂裕记》说有六种:一、后汉严佛调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者,是菩萨之名。 般若波罗密多者,乃法门之名也。 般...佛陀告诉比丘们: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让弟子们了解念佛法门的深义,就像父亲谆谆告诫着子女,希望子女能够有所成就。...
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边的身恕林中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有一位表演特技的爬竿技师...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辗转常为不饶益,相互谋...问: 如果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先要做个善人,比如落实《弟子规》、《感应篇》,然后念佛才能得效果显著...
世有专于参禅者云:唯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此言似是而非也。何则?西方净土,有理有迹:...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意思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诸种苦和烦恼,生活于这个世界里的众生必...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但聪明人总是不敢侥幸。台湾妙莲老和尚一向劝人持戒念佛,念佛持戒,万人万修去才有保证。就...
加持成佛
【佛光大辞典】
上篇:加持印明 | 下篇:加持自身法 |
【对法藏】 p1291 俱舍论一卷二页云:其论者何?谓对法藏。何谓对法。颂曰:净慧随行名对法,及能得此诸慧论。论曰...
普愿
无自性
照堂
跋罗缕支
鸠逻逻揭剌阇
求那毗地
数
离相戒
阿育王
金铁二锁
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专注听法的阿难尊者

护他即是自护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
大安法师:求往生是否先要做个善人

高谈玄妙拨无净土之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