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行之处灭绝,谓不及思虑分别之境地。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本(大四四·二五二上):“离心缘者,非意言分别故;心行处灭,非思慧境。”此即法性真如之理,不可以语言说明,亦非分别思慧可知。[法华经玄义卷一下、大日经疏卷十九、宗镜录卷九十二] p140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威仪者,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坐作进退,有威德,有仪则。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是为威仪。具足者,具备满足...【于异熟无智】 p0748 瑜伽八十四卷十九页云:于异熟无智者:谓于有情世间,及器世间,若余境界,业因所起;妄...(公案)僧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云门云:体露金风。见碧岩二十七则,种电钞三。...【说众】 p1284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说众者:谓处五众、宣八种言。何等为八?一者、可喜乐言,二者、善开发言,...梵语 sarvaja-jāna。指佛陀之智慧是一切智中之最殊胜者。音译作萨婆若那。一切智通于声闻、缘觉、佛三者,今为区别...指还俗。即谓僧侣还为俗人。大宝积经卷八十八载(大一一·五○七上):“诸比丘言:‘(中略)我等不能修得此法,欲...(术语)知诸法之义,了了通达而无滞也。四无碍之一。大乘义章十一曰:知义无滞,名义无碍。...(界名)犯邪淫人所堕之处。智度论十七曰:若犯邪淫,侵他妇女,贪受乐触,如是等种种因缘。堕铁剌林地狱中,剌树高...(杂语)五欲之一。爱著于青黄赤白等显色或男女形色等之欲情也。又男女之淫欲谓之色欲。...【波罗伽】 大论:秦言度彼岸。华严云: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生】 生有多种解释,略举三例如下:一、为十二缘起的第十一支,又称生支。二、为生、住、异、灭四相之一,即生相...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亡者诵经拜忏等使鬼魂脱离苦难,谓之超度。 一般人认为的超度...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量寿经》...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
人们求财富,大都会去拜财神爷。那么,财神爷是何圣何护法神。在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中,都推崇财神护法是毗沙门天王...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的凡夫,所以既不相信自已也不相信他人。如能相信佛法,便能化...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每逢读到苏轼《留侯论》中...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菩萨忏悔;过去,每逢弘法讲演时,我很少讲说灵感的事迹;每在...
我们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条件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也就是要先破除我执──要看清楚这个我到底是什么?依佛法来说...
心行处灭
【佛光大辞典】
上篇:心行 | 下篇:心佛 |
为密教之息灾法。修法之时,以不动明王为本尊,口诵真言,而祈愿之。若由朝廷行之,则为国镇或安镇国家法;若由民家...
四威仪具足
于异熟无智
云门体露金风
说众
一切智智
反俗
义无碍
铁剌林地狱
色欲
波罗伽
生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为什么要超度历代宗亲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何谓「四大皆空」

佛门里的财神爷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禅师们的胆量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