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于长安、洛阳、太原、荆州、扬州等地置五所太原寺。长安之太原寺,乃咸亨元年(670)则天武后外氏侍中观国公杨恭仁舍故宅所建者,后经重修,改名魏国西寺。载初元年(690),复改名崇福寺。菩提流志与般若三藏分别于该寺译出大宝积经及四十华严经,智升之开元释教录、法藏之起信论义记亦成于此。洛阳之太原寺,先后改称魏国东寺、大周东寺,后称大福先寺。义净、善无畏、日照、宝思惟、菩提流志等诸师,相继于此从事译经工作,寺中并有武后所书福先寺圣教序碑。后因洛水泛滥,寺址北迁。太原之太原寺,亦改名崇福寺,慧警、崇政、怀玉等诸师,均曾住此讲学。荆、扬二太原寺亦属一方名刹,学僧云集,而为当地佛教之渊丛。 p137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二种到彼岸行义】 p0040 显扬二十卷六页云:复有二种到彼岸行义。谓世间有所得行,及出世间无所得行。又复世...(杂语)又曰暂假。禅林之语。暂请假而外出也。假者假可办事之月日之义,俗作暇为非。...空相者,谓若于是处此非有,由此理正观为空,若于是处余是有,由此理如实知有,是名善入空性,如实知者不颠倒义。问...(术语)表戒与无表戒也。...【有染无染差别】 p0552 瑜伽六十五卷十三页云:复次由五相故;建立有染诸法差别。何等为五?谓事故,因缘故等...又名暖位,此位将发见道之无漏智,先生相似之解,如火之将发,先有暖相,故称暖法。俱舍论颂疏说:此法如暖,立暖法...(人名)宋京师杯度,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以为名。初见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无测其由来。见梁高僧...(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赞过去七佛及弥勒并有回向结赞,皆梵语也。...苦法智者,谓忍无间,由此智故于前所断烦恼解脱而得作证。所以者何?先由忍故永断一切见苦所断烦恼,令所依转从此无...准宗教现象之一。起源于早期原始社会。幻想以特定动作来影响或控制客观之对象。此类动作初为模仿,如狩猎前模拟所欲...【黑峰山】 p1181 西域记十卷十四页云:国西南三百余里,至跋逻末罗耆厘山。(唐言黑峰)岌然特起,峰岩峭险。既无...《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每当在电影、电视剧目中出现和尚的形象时,总见那头顶上十二个很显眼的香疤。电影《少林寺》反映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一位居士,姓王,因为受五戒,所以被称为王五戒。这个人在当地...
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过去,帝释天王释提桓因,告知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界子...过去,佛陀曾在毗舍离国弥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弘法。一天,有位比丘前来谒见佛陀,至诚顶礼后请示:世尊!帝释天王以何...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道果的弟子为常随众。国内有一位婆罗门,贫穷困乏,无钱又无食...一,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底线,人性的天良 最近,反对虐待动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呀? 这就...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象,只要当下一照,幻境即消。惟消后断相续心,急提佛号或话头...
太原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太孤危生 | 下篇:太能 |
【于内外受心法修循受心法观】 p0754 瑜伽三十二卷十页云:于毗钵舍那品者:谓汝善取毗钵舍那相已;住有相有分...
二种到彼岸行义
请假
空相
表无表戒
有染无染差别
暖法
杯度
七佛赞呗伽陀
苦法智
法术
黑峰山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如是利益,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
烫香疤

受驴身偿债五年

忆念三宝远离怖愄
帝释天王名字的因缘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