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术语)五食之一。圣者以愿力资持身,修万行,故称为食。三藏法数二十四曰:愿食,谓修圣道之人,以愿持身,不舍万...【我见由二种相六转现行】 p0651 瑜伽八十七卷十一页云:又卽此见,由二种相,六转现行。一、由世故,二、由慢...(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于摩伽陀国毗提呬山帝释岩中为帝释演释种种之疑问。即中阿含之释问经也。...瞿折罗,梵名 Gurjara。为西印度古王国。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载,此国都城为毗罗摩罗,其土宜风俗与苏剌他国相同,居...佛之部属。为密教胎藏界三部之一,金刚界五部之一。又作如来部。指两界曼荼罗中,属大日如来之德用者。但卢舍那佛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因是六识中之前五识,故名五识。在三界中,欲界的有情有六识,色界的初禅天无鼻舌二...亦名:尼师坛受舍法、受尼师坛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坐具者,此是随坐衣,不得净施,及取薪草盛巨磨。此...(杂语)神之坐位也。周礼遂师曰:幄帟先。注曰:先张神坐也。仪礼少牢馈食曰:设几于筵上。注曰:布陈神坐也。东观...【一切如来所说义智】 p0015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一页云:由二种相,一切如来,所说义智,皆应了知。何等为二?一...(638~689)唐代北宗僧。上党(山西长治)人,俗姓王。幼年师事青布明(惠明)于阳澧(湖南澧县)。十九岁出家,于...观世音菩萨应众生之机类而现十九种身以说法。此十九种身为: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龙藏本)...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光净土,恒享真常法乐。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与信仰的缺失,人类内心的迷茫亦越发困重...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门。 什么叫净处呢?就是一个修学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你要...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①极难信法,能生...什么是护持正法? 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于不可说法中而成正觉。世尊。若法不可说。何故今言护持正法。佛言。...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诀窍,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工作可以...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人共会一处。 那时,舍卫城中有一位敬奉三宝、受持五戒的优婆...
苦法智
【阿毗达磨辞典】
苦法智者,谓忍无间,由此智故于前所断烦恼解脱而得作证。所以者何?先由忍故永断一切见苦所断烦恼,令所依转从此无间,由如是智生证得转依,是名苦法智。
上篇:具分摄 | 下篇:决定受业 |
指不能破坏之佛的真实法身。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上(大二六·三上):“名一切诸佛坚固舍利者,谓如来真实法身,于...
愿食
我见由二种相六转现行
帝释所问经
瞿折罗国
佛部
五识
坐具受舍法
神坐
一切如来所说义智
法如
十九说法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须以改恶修善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护持正法的功德
诵经的六个诀窍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