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初为提谓、波利等在家弟子授二皈依,后即授以五戒而为优婆塞、优婆夷。若在家弟子破此五戒,则非清净士(女),盖犯者,则破五分法身及一切佛法。此因五戒乃一切大小乘尸罗之根本,若犯五戒,则不得更受大小乘戒;若能坚持,即是五大施。此五者通称为戒,以防止为义。以能防恶律仪之非,能止三业所起之恶,故通称防止。 p109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1118~1190)日本歌僧(为专事创作或歌咏和歌之僧)。俗姓佐藤。法号圆位。为俵藤太秀乡之后,鸟羽上皇敕任为左卫...【依根舍根】 p0769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页云:问:颇有依止喜根,能舍喜根、忧根、舍根耶?答:有。谓依出离喜根...前言六识,兹明须转。即谓净六根不着六尘,自能转其六识。所谓转其六识者,即转诸染识成净智也。盖识体即智,为染所...(地名)Nujkend,印度西北方中央亚细亚之地也。玄奘入竺时过此地。见西域记一。...乃悉昙十二摩多之一,阿字四点之一。悉昙字表示止声时,于文字右侧加纵列之两点,此二点“:”常称涅槃点。此点无别...(名数)法华地涌菩萨之上首,上行菩萨等四唱导师也。法华经涌出品曰: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即涅槃之相。以涅槃远离一切诸法之相,故称为寂灭相。大智度论卷八十七(大二五·六六八中):“涅槃即是寂灭相。”...(杂语)形容物之坚。见碧岩五十九则着语。...(杂语)华严经十二曰:文殊承佛力言:诸佛子!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中略)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摩黎】 或云摩罗耶。在南天竺,多出旃檀。...(书名)释圣量着。无卷数。共九十五篇。徐文霨跋曰:印光法师,法名圣量,别号常惭,陕之郃阳人。驻锡普陀法雨寺之...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问: 道教与佛教我都很欢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直很迷惑,在诵经时,时常两个同诵,已成习惯,不知可否,请...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一些似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纠缠或者说纠纷,好像很难逃离,...
一头牛的死亡 四五个穿长筒胶鞋的屠夫把一头牛拖进了屠宰场。他们将牛的脚用绳子套住,然后使劲一拉,扑通一声这头...一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其实错误。佛说,多读诵是禅定障,有禅定障的人,不开智慧,所...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古人将富贵之道归结...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有人...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三世因果的,估计比例不是太高。不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五戒法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五戒分受 | 下篇:五更 |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食。六群手把饭揣啮半食。居士讥言,受无厌足,如猪狗骆驼驴牛乌鸟。比丘举...
西行
依根舍根
转识成智
笯赤建
涅槃点
四唱
寂灭相
硬剥剥地
释迦异名
摩黎
印光法师文钞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倾听生命的呐喊
印光大师法语撷录
智谕法师:开智慧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