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有执心之布施。又作不净施。为“清净施”之对称。即虽为布施,然却未能于施者、受者、施物等三轮相离实有之见,而存有粗细之执心。据中阿含卷四十七瞿昙弥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四等所载,若依施者与受者其心之净与不净,可分为:(一)施者净,受者不净。(二)施者不净,受者净。(三)施者、受者俱净。(四)施者、受者俱不净。又据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六之说,不净施中有二种情形,一为怖畏而施,另一为求报恩而施。[能断金刚经、心地观经卷七](参阅“布施”1901) p99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阇黎哆】 此云祖父。文句云:众生最初生彼道名祖父,后生者亦名祖父。妙乐云:亦是后生者之祖父也。...【爱为集谛】 p1203 分别缘起初胜法经八页云:复言:世尊!若取缘有、有缘生者;何缘不说取之与有、以为集谛?世尊...为七种生死之一。初欢喜地以后之诸位菩萨,皆以所观之不思议之理为因,能观之真无漏智为缘,以破除无明之惑,然为化...【诸有为相】 p1348 俱舍论五卷十二页云:诸相者何。颂曰:相、谓诸有为,生住异灭性。论曰:由此四种,是有为相。...指迦毗罗城。为释尊之父净饭王之城,故称父城。亦即释尊之出生地。 p1503...(譬喻)生盲人说乳色也。涅槃经十四曰: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复问:是...(人名)Subhūti,又作苏部底。译曰善现。旧称须菩提。译曰善吉。西域记四曰:苏部底,唐言善现,旧曰须扶提,或曰...(修法)大日经实智品说八字布字之法。阿字(纯白)布于心中(佛部),娑字布于膺下(莲华部),吽字布于眉间(金刚...【成就妙慧】 p0665 瑜伽二十五卷十八页云:云何名为成就妙慧?谓聪念觉、皆悉圆满,根不暗钝,根不愚顽,亦不...【止品善法生起】 p0390 瑜伽九十五卷六页云:云何生起止品善法?止品善法者:谓得如是正思择力,攀缘锯喻沙门教授...【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唯识家显七转识(眼识乃至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相互为因果。即七转识与第八识,于能...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序 今年已经是胜利后的第二年了,这和陈海量老师著述这本《可许则许》的时代似乎是不同了。可是事实上,因著政治、...佛陀在祇园精舍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喝醉酒的婆罗门来到佛陀的跟前,要求剃度出家。佛陀便吩咐阿难为他落发,并且穿...【皈依】 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做皈依三宝,也叫做三皈依。 【南无】 华译归命、敬...
1.凡人皆有七种不净,因而对自身不必过于执着,有这样的认知,在修行的路上,可以消除诸多的障碍。七种不净是: 一...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来到寺院,有哪四点要注意的呢? 答:这一部分是特别说明女众...
我常常这样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证了他心通的人,你无论怎样,说会看人,你只好看看他的表面上罢了!他内心究竟是怎样...问: 总想去东林寺闭关,一直也没有去成。几年来经常看您讲的VCD,今天能在大佛寺看见您来讲经真是特别高兴。学生有...
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辨真伪,而不张扬、不虚妄,便是一种智慧。有人把这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聪明人,另一...
不清净施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不杀生戒 | 下篇:不净 |
(传说)涅槃经十四,记释帝桓因身变为罗刹,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之半偈,与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之半偈。...
阇黎哆
爱为集谛
因缘生死
诸有为相
父城
乳色
苏补底
八字布字
成就妙慧
止品善法生起
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陈海量居士:可许则许
佛为什么允许酒醉者出家
佛学常见辞汇(九画)

七难、七不净,四无常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人心莫测,于我有何关系
大安法师:临终昏沉,有人助念能否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