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宝云经卷八载,佛制乞食之法,一日之中,必以七家为限,为无多贪之故。又比丘须将乞得之食物分作四分,故称乞食四分。四分即:(一)一分奉同梵行者,同梵行者,即同修净行之人。凡乞食时,必有同修之人看守房舍,或有老病等不便行履者,比丘得食归时,则以一分奉之,令其饱满,亦得安心修道。(二)一分与穷乞人,谓乞得食物时,遇有穷苦求乞之人,当起怜悯心,作自饥饿想,而以一分施之,令其饱满,劝他修善。(三)一分与诸鬼神,即将乞得之食,以净器盛贮一分,待日晡时,则燃香讽咒加持,普施一切鬼神,令其饱满,出离苦趣,悉得解脱。(四)一分自食,谓比丘乞食,除前三分外,唯留一分,或多或少则自食之。食已,安心行道,庶不虚受信施。 p72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依他之法,无有实体,故有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空花、变化事、寻香城等十种的譬喻。...【因不受大种声】 p0594 此卽非执受大种为因所生声。杂集论一卷七页云:因不受大种:谓树等声。...(杂名)梵呗也。性灵集六曰:梵曲鱼山,锦华龙渊。...(术语)佛说般若经有共与不共之二者,说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人之法,谓之共般若。唯谈菩萨所行之法,不共通于声闻...【过去想】 p1222 集异门论十一卷六页云:云何过去想?答:若想、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转,已现转;已聚...子题:未来教、如来在世教、在世教、时毗尼、时处毗尼、随方毗尼、一切时处毗尼 行事钞·序:“故下文云,以世尊是...梵语 vāk-karman。又作语业。三业之一。指依言语宣示内心之意乐,及由此而引起之无表业。关于口业之表与无表,大小...(杂名)Bodhimaṇḍa,佛成就菩提之道场也。在摩竭陀国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也。释尊于此成道,故谓之菩...(人名)明州天章应庵禅师。名昙华。嗣法于虎丘隆禅师,宋孝宗隆兴元年寂。见稽古略四。...(术语)四意趣之一。谓如来据秘密之意趣,平等之理,而说法也。譬如指过去之诸佛而曰我身是也。以其据佛佛平等之理...以智慧而照见事理,是为观照。 观行 于心观理而如理身行。 观察 即观念观想也。 观念 观察思念真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阿弥陀佛。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这个机缘呢是刚刚在这儿放了一场生。这个地方是龙湾码头,大家看对面那儿就是...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僧服不随俗流转,世出世间无价宝。 在衣食住行无时不向奢...
很多人觉得这个枸杞子颜色暗红不鲜亮,没卖相。其实不用硫磺熏烤、无添加的中药材卖相都不会很好看的。一名经营药材...
大家都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调难伏。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么个个性,难调难伏,这不是我...(一) 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首先讲清朝彭二林(际清)居士《重订西方公据》下卷当中有关往生征验的内...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大安法师答: 在这个时代,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佛一...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利用这一点点时间,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耕耘和收获,也就是因...
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实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刚开始是把真跟妄作一个很详细的分别:真实的心性是不生灭的,虚妄的相...
乞食四分
【佛光大辞典】
上篇:乞食十利 | 下篇:乞眼婆罗门 |
梵语 phala 之意译。音译颇罗。原指草木之果实;转指由“因”所生出之结果。盖一切有为法,乃前后相续,故相对于前...
依他十喻
因不受大种声
梵曲
不共般若
过去想
未来教在世教
口业
菩提道场
应庵
平等意趣
观照(三)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功德最大的就是救命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买枸杞子别贪「色」

痛念生老病死苦,真发无上菩提心
莲宗故事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