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说般若经有共与不共之二者,说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人之法,谓之共般若。唯谈菩萨所行之法,不共通于声闻缘觉,谓之不共般若天台以共般若为通教,以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智度论百曰:“如先说般若。有二种:一者共声闻说,二者但为十方住十地大菩萨说。(中略)般若波罗蜜总相是一,而深浅有异。”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诸无知无明也。无知无明,冥真实之义,故曰冥。俱舍论一曰:以诸无知能覆实义及障真见,故说为冥。...亦名:佛不制戒因、四事众恶之源 行宗记·释四波罗夷法:“律序,身子请佛制戒,佛言,未得利养,过漏未起。以初出...(菩萨)修慈悲万行之菩萨也。...犯五逆罪与诽谤正教者,称为逆谤。凡犯逆谤罪者,即丧失其法身慧命,不能成佛,故喻之为逆谤尸骸。无量寿经第十八愿...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四。为声闻乘修四谛观法,了悟唯有五蕴之法而无人我实体之住心。依空海之十住心论卷四谓,佛为...【劫波育】 或言劫贝,即木緜也。正言迦波罗。此树华名也,可以为布。高昌国名[疊*毛]。罽(居例切)宾国南,大...资持记·释钞序:“道覆,聪师(法聪律师)弟子,聪但口传,覆乃作疏六卷。传论云,但是长科,至于义举,未闻于世。...(书名)又曰天亲摄论。五摄论之一。谓世亲所著之无著摄论,释论也。有三译,陈真谛译十五卷,曰摄大乘论释。隋笈多...从凡夫地初发心学佛,到圆满成佛以前,这一段过程都叫做因地。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经名)佛说无量寿经之异名。有二卷。故名。观经玄义分楷定记三曰:大经者无量寿经,三经之中此经广故对余二经名大...【我见熏习差别】 p0650 世亲释三卷十九页云:我见熏习差别者:由染污意,萨迦耶见力故;于阿赖耶识中,我执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人际间架设心防,也不为自己设想,心胸全然敞开。所以,凡是自...肉类生产不仅包括对动物的残忍屠宰过程,而且还对中国乃至全球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蒋劲松呼吁人们成为素食者,...
问: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净界法师答: 我前一阵子到竹山去,在竹山的商店,跟一个一贯道的居士在聊天。他告...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他有个串习,那串习如果你没有止住,他就...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
吾人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有异,其智愚苦乐天渊悬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修所习,有善恶顺逆之所致也。《华严经...宋释僧俊,俗姓王氏,京师人。出家后,不守戒律,未曾修善。后来患微疾而死,三日后又醒来,啼哭忏悔。 自己说在将...
环境的污染 我们知道今天世界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有一部英文书译成中文叫作《安静的春...
不共般若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不共中共 | 下篇:不死门 |
(杂语)又曰索话。学人上堂,有疑不决,则出众请问。是曰索语。今上堂之垂语,亦云索语,甚失古意。见象器笺十一。...
诸冥
利养为过漏因
慈悲万行菩萨
逆谤
唯蕴无我心
劫波育
道覆律师
世亲摄论
因地
双卷经
我见熏习差别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素食者对生态保护的巨大贡献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诵得此偈,能闭地狱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