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ārya-sthavira-nikāya,巴利名 Thera-Vāda。又称铜鍱部。音译作他鞞罗部、体毗履、他毗利与。乃部派佛教之一派。据北传佛典所载,佛入灭百余年后,大天(梵 Mahādeva,巴同)等进步派之比丘倡导五条教义,保守派起而反对之,教团因此分裂为上座、大众二部。佛入灭三百年初,自保守之上座部又分出说一切有部(略称有部),根本上座部受有部势力压迫,遂迁至雪山(梵 Himālaya),称为雪山部。其后,自有部又分出八部,上座部本末计有十一部(有部、本上座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经量部)。然据南传佛典所载,最初分裂乃因对有关戒律十事之见解不同而引起,故上座部本末共十二部。在上座部系统中,有部势力最大,可谓为上座部理论之代表。此一部派,于公元前三世纪,由印度传入锡兰等地,后称南传上座部,至今仍盛行。[异部宗轮论、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九、三论玄义、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参阅“大天五事”754、“小乘二十部”928、“印度佛教”2215、“部派佛教”4814) p71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名)佛菩萨圣众之会处,即净土也。般舟赞曰:一念之间入佛会。...三业之一,即口之所语,如妄语、绮语等是恶语业,如爱语、实语等是善语业。...月天子之辇。据起世经卷十所载,月辇系由青琉璃所成,高十六由旬,广八由旬,月天子及诸天女于辇中,以天种种五欲功...(经名)四卷,尊者法救集,赵宋天息灾译。即出曜经三十三品之法偈。...中国佛教学派。亦称地论宗。以传习、弘扬《十地经论》而得名。其学者称地论师。从北魏到唐初,由于还没有传宗定祖之...【味界】 p0809 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味界云何?谓味,为舌已正当尝,及彼同分。...梵语 ?rotra-vijāna,巴利语 sota-viāna。音译戍缕多毗若南。乃六识之一,十八界之一。指以耳根为所依,了别声境...(真言)陀罗尼名。译曰白伞盖。喻如来藏性,清净无染,覆一切有情也。见名义集上。...(1604~1648)明代临济宗僧。常州(江苏)毗陵人,俗姓陈。号朝宗,世称朝宗通忍禅师。二十二岁,投于江苏靖江县长...(一)解除修法时所结之界场。于律中,界有摄僧界、摄衣界、摄食界,在此三界中,各有羯磨作法,其作法准之结界法,然...梵语 ?īla,原由动词语根 ?īl(履行之义)转来之名词,含有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等诸义。为六波罗蜜中之...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中观四百论 偈颂直解: 若观察时,对于不随顺自己的孩子,则...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求度。倘是有了杀盗淫妄的念头,怎么好呢?倘是当下有这一念...从前,有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禅院去拜访一位禅师。与禅师见面之后,他们的谈话非常投机,不...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相信、不能理解的。 既然是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我们弘扬...
无朽问:云何仰酬祖父?菩萨曰:世间所谓孝者,以何为上?曰:能敬养,能为善,以无忘先德。菩萨曰:此虽孝而有限。...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
人要获取人心,博得别人的敬仰,就要学会给予别人口德、掌声、面子、信任、方便、礼节、谦让、理解、尊重、帮助、诚...问: 经常有一些出家师父到居士家里一住就是几天,以看病、看事为由化缘,吸引很多居士去看病,看事,而且他们还给...
上座部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上座十法 | 下篇:上根 |
(杂语)译曰小心法。见陀罗尼集经二。...
佛会
语业
月辇
法集要颂经
地论学派
味界
耳识
萨恒多般怛罗
通忍
解界
尸罗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是爱,还是交易?

端心正念,这是最要紧的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处事方式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