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rotra-vijñāna,巴利语 sota-viññāna。音译戍缕多毗若南。乃六识之一,十八界之一。指以耳根为所依,了别声境之识。耳识与眼识,皆唯住于欲界、初静虑等二地,耳根及所依之身同在声境,而通于欲界及四静虑等五地。故耳识生于欲界,即以自地之耳听闻自地之声,以初静虑乃至二、三、四静虑地之耳,听闻欲界地等之声;若生于色界初静虑乃至二、三、四静虑地,则以自地乃至二、三、四静虑地之耳,听闻各自地乃至二、三、四静虑及欲界地等之声。于十八界中,称为耳识界。[品类足论卷一、识身足论卷六、杂阿毗昙心论卷一、顺正理论卷八](参阅“耳根”2509) p251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口所生】 p0227 瑜伽八十四卷五页云:口所生者:从说法音而诞生故。此句遮其精血不净所生。...禅林中,点茶所行相见之礼。丛林茶礼诸多,如方丈特为新首座茶、住持垂访头首点茶、库司四节特为首座大众茶、方丈点...(术语)梵语阿梨耶Ārya,译作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罗汉之尊称。资持记下三曰:尊者,腊高德重,为人所尊。...清代乌朱穆秦部落人。自幼承清圣祖鞠育之恩,后任仪宾之职,又通西土之语,故世宗特留之于帝都,任西番学总理,掌管...(公案)百丈再参马祖之顷,祖见丈来。拈禅床角头拂子竖起。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于旧处。侍立片时,祖曰...【瞿沙】 西域记云:此云音。...谓佛正觉之智,清净如莲华,故称道华。道,佛果之名。又指佛正觉所成就住持净土之众宝莲华,与“正觉华”同。 p565...指金刚童子之仪轨,即佛说无量寿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罗金刚念诵瑜伽仪轨之略称。 p4036...又名大寂定三昧,或大寂静妙三摩地,即如来所入的禅定,因此禅定脱离一切的散动,究竟而寂静,故名大寂。...【有行】 p0538 瑜伽九十六卷四页云:又有想定,名为有行。 二解 如诸心心所有众多名中说。...家有逆子不如无子。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上):“父母教诲,瞋目怒应(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识模糊,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一般人学佛的目的,常见...
爸爸和两个弟弟经常出状况,我不是替他们还赌债,就是到派出所保人。如今,爸爸认真投入慈济,两个弟弟也有了正当职...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用此人统领一聚落。聚落中住着许多婆罗门,有几位婆罗门亲近这...过去,佛陀住在阿毗阇恒河边。一天,有一位比丘来到精舍求见佛陀说:出家众剃除须发,正信出家,虔修梵行,成道时能...问: 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念佛团队会定时定点去放生,但是几乎都是到农贸市场买养殖的鱼去放生,这种做法如不如法? 寂...
有一天,一头迷路的鹿跑进高山寺境内,明惠上人看了连忙说道: 哪里来了一头鹿,快把它赶出去!他不但召唤弟子们驱...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说大菩萨有十种行持,可以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那么是哪十...
问: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础上,能上品上生吗?我常想,自己真的就是罪恶生死凡夫,往生时也只配下品下生...
耳识
【佛光大辞典】
上篇:耳珰 | 下篇:肉山 |
为豆科之落叶乔木。又作皂荚、皂角。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等地之山野中,台湾亦有栽培。其茎、枝均有刺,夏季开黄...
口所生
茶礼
尊者
工布查布
百丈三日耳聋
瞿沙
道华
俱摩罗轨
大寂定
有行
不如无子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一人学佛,带动全家转运

智者归命得正道
无着得道
定时定点去放生,这样如法吗

只看到挥杖鞭策的外相,见不着无相的慈悲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