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三种受业。又作三受报业。乃就苦、乐、舍三受,将业分为三类。即:(一)顺乐受业(梵 sukha-vedanīya-karma),又作福业、乐报业。为感乐受之业,始自欲界至第三静虑。今之乐受若为三受门之乐受,则含摄喜受,故此乐受存在第三禅天。(二)顺苦受业(梵 duhkha-vedanīya-karma),又作非福业、苦报业。为感苦受之业,即欲界之一切恶业。(三)顺不苦不乐受业(梵 aduhkhāsukha-vedanīya-karma),又作顺非二业、不苦不乐报业。即感第四禅天以上之果业,彼处唯有舍受。然第三禅天以下亦有顺不苦不乐受业,若感中间天者,则为中间定业。今就所感之受而言,除感得受之外,尚俱感得色等四蕴。[发智论卷十一、顺正理论卷四十、俱舍论卷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九](参阅“三业”638) p55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新译。法华玄赞二曰: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心增上三摩地】 p0355 瑜伽九十八卷六页云:复有苾刍、于诸贤善三摩地相,善取思惟;观青瘀等,乃至骨锁、以为边...(譬喻)生死如梦。故譬之于长夜。唯识论七曰:未得真觉,常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义义十种】 p1239 瑜伽七十七卷十页云:义义者:当知复有十种。一者、真实相。二者、遍知相,三者、永断相,四者...五五百年之一。又称禅定坚固。佛陀入灭后,以五百年为一期,分五期以区分佛法盛衰之状态,称为五五百年。其中,第二...【二十随烦恼下上相达】 p0044 成唯识论六卷二十二页云:有义,小十,下不缘上。行相麁近,不远取故。有义、嫉...【销融】 p1343 世亲释七卷十九页云:此二障聚,由缘总法止观智力,念念销融。此中意取障聚破坏,故名销融。或令赢...亦名:处分净与白二净之不同、白二净与处分净之不同 子题:净厨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就二作不同为六:一、僧别异...【无间加行】 p1060 瑜伽七十卷五页云:无间加行者:谓于昼日,夜初后分,应常觉悟。于夜中分,正习睡眠。为离师子...1、难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勋,断惑证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摄;凡依念佛法门,往生净土、于...【教识神变】 p1013 如三种神变敎授中说。 二解 瑜伽八十八卷二页云:卽以如是记说神变为依止故;于其三处而为教诫...准提咒持诵仪轨...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时间?打妄想和用功的时间,比较比较哪...
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红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队伍中来。 走到半路,老六碰到饿得只剩...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即证初二三果之人,亦难免来生因福造业,或致堕落恶...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释迦佛说末法时代的众生要想超出苦海、脱出轮回、了脱生死,必...
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来做早课,或者做晚课就行了,其他时间不是修行的时间。其实你...明代阙名彩画《白衣观音图》 观音,原译观世音,梵文为阿婆卢吉俱合婆罗,译为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唐朝因避...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南朝宋时,由...
三受业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三受 | 下篇:三和 |
行事钞·自恣宗要篇:“问:‘自恣竟,得说戒不?’答:‘依明了论,先说戒,后自恣。四分云,自恣即是说戒。’”资...
无上正等正觉
心增上三摩地
生死长夜
义义十种
学定坚固
二十随烦恼下上相达
销融
摄食界处分净与白二净之不同
无间加行
二道
教识神变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历境验心,二六时中都要检验

选择不同,命运就跟着不同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印光大师:念佛人十大碍行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全部都是佛法
观音菩萨的形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