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载,人道胜于天道者有三,即:(一)能勇猛,诸天耽嗜欲乐,不复进修;人虽不见当来之果,而能修诸苦行,精进不怠,勇猛胜于诸天。(二)能忆念,诸天耽嗜欲乐,慧性常惛;人能忆记曩久所作所说之事,了了分明,悉无忘失,忆念胜于诸天。(三)能梵行,诸天耽嗜欲乐,不复增修善业;人初发心时,能种殊胜善根,受持戒律,行业清净,梵行胜于诸天。 p55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一切事物尽备法则,故总名为法。一法者,犹言一事一物也,三藏法数四曰:法即规则之义。华严经十三曰:惟以...凡十二卷。唐代玄奘述,其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编集而成。略称西域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为玄奘于十六...依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而立的宗,叫做三论宗,又名法性宗、空宗、般若宗等。此宗破外道的邪见和迷执,说宇宙万事...(术语)如相似觉,相似即,相似位等。菩萨阶位之名。...(名数)四分律宗南山所立:一、性空观,阿含经所说小乘之观法也。观诸法为因缘生,性空无我也。许因缘生之相许为实...(杂语)别立义而异于他者。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下曰:其佛所说,不讲异义。慈恩之宗轮论疏曰:后别立义,乖初所立...(术语)三学之一,观达真理为慧,进习为学。断惑证理,慧之作用也,为发此慧而进修,谓之慧学。对配于三藏,则为阿...(名数)外道六种之论也。婆薮盘豆法师传曰:四皮陀六论。百论疏上之下曰:六论者:一式叉(Śikṣā)论,释六十四...【唯是一乘】 p1008 瑜伽七十八卷十六页云:世尊!如佛所说:若声闻乘,若复大乘,唯是一乘。此何密意?善男子!如...表现于外而又能想象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名数)依顺受戒作法,发动善性身口而生之别解脱律仪无表色,又有八种之别:一苾刍律仪无表色,依比丘受具足戒而发...(印光大师校印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者身患重病,舍利弗尊者以天眼观见此事,随即跟阿难尊者说:你...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们拜吗?还是我们需要拜佛? 佛就是觉者。觉就是对一切事、理都明白清...
我们有很多人虽然念佛不一定心里能够笃定,就是这种自信心往往有时候还生不起来,会问说我到底能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多么洒脱的一句话,多么豁达的胸怀,多么珍贵的品质!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内涵,多少修性,多少...
参禅用功这一法,古来都是在丛林大众会下行持。所以古来开悟的人,都是在丛林下禅堂里开悟的比较多。譬如近代云居山...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好,最主要的是要增加自己的福德,许多人命运不好,烦恼多都是因为福气...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观念。事实上,种瓜未必会得瓜,种豆未必一定得豆,为什么?因为如果那颗瓜子本身...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前面讲的是世...
三事人胜诸天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三邪行 | 下篇:三事戒 |
(人名)慈恩大师能解妙义,称曰义天。宋高僧传七曰:有大乘基,为其高足,不缘宿习,多见生知,谓之义天。 【又】...
一法
大唐西域记
三论宗
相似
南山三观
异义
慧学
六论
唯是一乘
相
八种别解脱律仪无表色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大醒法师《拜佛要诀》

唐代高僧怀玉禅师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

在大众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们的加持力
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