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一切事物尽备法则,故总名为法。一法者,犹言一事一物也,三藏法数四曰:“法即规则之义。”华严经十三曰:“惟以一法得出离。”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Sajskāra。又作家庭祭。印度婆罗门教徒于家中举行之一种祭仪。现已成为民间风俗仪礼,大别为两类,第一类由投...梵语 vipāka。即由过去业因所招感之结果。又作异熟、果熟、报果、应报、异熟果。有二种:(一)总报,即由引业(总报...(术语)称释迦如来,于一切众生,利他之恩德广大,故曰大恩。为教法之主,故曰教主。...子题:谏人四种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僧残)第十三,恶性拒僧违谏戒。制意有三:(一、拒谏意)所以恶性反戾拒...【烦恼过患】 p1192 瑜伽八卷七页云:烦恼过患者:当知诸烦恼有无量过患。谓烦恼起时,先恼乱其心。次于所缘,发起...【痴行补特伽罗】 p1440 瑜伽二十一卷十四页云:云何痴行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有猛利痴...谓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相融不二。天台宗认为圆教行者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大体上虽是相对差别,然二者之体皆为圆融无碍...【得遍知果】 p0995 瑜伽七十七卷十页云:得遍知果者:谓贪恚痴断毗柰耶、及贪恚痴一切永断诸沙、门果及我所说声闻...【尽智无生智】 p1286 瑜伽五十五卷十八页云:何等名为出世尽智?谓若智、于尽无分别。何等名为世出世尽智?谓若智...(术语)Saṁgiti,佛灭后,诸弟子相会,为防止异见邪说,诵佛陀之说法,举各自所闻确实者,结合集成之,为大小乘经...全一卷。译者不详。约译于前秦、西秦时代(351~431)。又称净业部经、净除业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内容...雨宝陀罗尼...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印光大师校印本)...想为地球尽点心力吗?从少吃肉开始吧! 「吃素救地球」大家应该多少有耳闻,环保素食主义者正大力推广这项诉求,当...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流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要是整个修学的次第,...在一次聚会上,一些堪称成功人士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 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
过去释迦牟尼佛托钵游化,行经居荷罗国,与众比丘在路旁树下稍作休息,适巧有一位年老的妇人正在附近的井边取水,这...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定业真言?三世因果有因必有果,为何《十轮经》、《无量寿决定...佛教常说的三身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智法之聚集称为报...
在诸佛派侍者问讯世尊的时候,佛的表现是什么?含笑。问的时候没有答复,就含笑;含笑当中放了这么多光明,光明就是...
一法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位一切位 | 下篇:一法若有 |
为密教之修法。又作护身加持。即真言行者修法之初,为除去身心障碍,使之归于清净,成就所修之法,故结诵印言以加持...
家祭
果报
大恩教主
恶性拒僧违谏戒制意
烦恼过患
痴行补特伽罗
境观不二
得遍知果
尽智无生智
结集
净业障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大藏经】梵网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少吃肉的七个秘诀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

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佛的三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