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所立,就八识而有五重唯识观之法。即观万法唯识之理,由浅至深之五重观想。(参阅“五重唯识”1123) p31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家自指其教为内教。以他教为外教。佛祖统纪三十九曰:沙门道安,作二教论。以儒道九流为外教,释氏为内教...亦名:俗人出寺法、出寺法 子题:金刚净刹法地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如此等在寺中,竭力而行。所为事讫,辞出寺门...指胎藏、金刚两部之曼荼罗,各具浅略、秘密二重。(一)胎藏界:(1)浅略曼荼罗,依大日经具缘品所载,乃大日住阿弥陀...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又作法身土、法性净土、法土。为三土之一,四土之一,五土之一。大乘义...(术语)转法轮之异名。梵者,清净之义,佛法清净,故曰梵轮。智度论二十五曰:转梵轮者,清净故名梵。佛智慧及智慧...(名数)三十六物中,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溺,垢,汗也。...【不可意法】 p0329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不可意法云何?谓若法、意所不乐。...(名数)一圣福,住于阿罗汉最后身而得有余涅槃者,是小乘之声闻也。二体圣福,通教之三乘人,同体达诸法即为无生,...【金性地轮】 p0811 瑜伽二卷十页云:次由彼业增上力故;于虚空界,金藏云兴。从此降雨,注风轮上。次复起风,...(杂语)Budddhavāca,译曰佛说。观经嘉祥疏曰:佛陀此云觉,槃遮此云说,即佛说也。...【自身世间差别】 p0601 瑜伽九卷十一页云:自身世间差别者:谓于十方无量世界中,有无量有情无量生差别;应知...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人都这样说。于是,剃头、穿袈裟、念经、坐禅成为一种职业需要了。...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磊落。他们远离人群,在山林水畔凿山壁为室,悠闲自在,以菅草...我总是这么不如意!为何没一件事能顺我的心,满我的愿?罗阅只国中,有一个人常常如是抱怨着,无论是在家,抑或是在...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相似即佛,就是他对于真如理相似...
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果我们亲近了善知识,得到善知识的提醒,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我们念佛的时候,不是想一个人在念,应该想到法界众生同时在念阿弥陀佛,有佛堂清净的地方出声念,没有佛堂或在家里...
岁月静静流过,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我们都应该从中汲取智慧。人的一生,如果得不到智慧,那不过是和动物一...邪淫极大地损耗了个人的阴德和福报。印祖说: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
八识五重
【佛光大辞典】
上篇:八识 | 下篇:八识心王 |
(物名)以纸或绢所造之花也,得以供佛。寄归传四曰:冬景片时或容阙乏,剪诸缯彩坌以名香,设在尊前,斯实佳也。...
内教
清信士女出寺法
二重曼荼罗
法性土
转梵论
外相十二
不可意法
五种圣福
金性地轮
佛陀槃遮
自身世间差别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出家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求福者遇佛得度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清定上师开示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