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为“两舌”,乃指前后矛盾之语,或作诽谤之语。[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参阅“两舌”3070)p24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云何应知施物圆满?谓所施财物非诳诈得故,所施财物非侵他得故,所施财物非秽离垢故,所施财物清净故,所施财物如法...梵语 anupātta。又作非执受。为“有执受”之对称。执受,感觉之意。无执受,即对外境无有执着觉受者。如眼等五根及...全一卷。唐代智广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内容系解说悉昙之摩多(母音)与体文(子音),并略述其合成法之十八章...【有覆无记得】 p0550 俱舍论四卷十八页云:唯有无覆无记法得,但俱起耶?不尔。云何?有覆无记色得,亦尔。谓...(术语)正法之力能除灾伏恶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法王法力超群生。白居易文曰:法力所摄,鲜不归心。...(人名)王名。王为恶逆,破塔毁寺。以剑杀害西天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西天之付法于此绝。见付法藏传六。...Dazangjing 佛教典籍的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五因断诸烦恼】 p0279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复有五因,断诸烦恼。一、知彼体故。二、知彼事故。三、知彼过故。四、...葬仪时用于棺前之纸制供华。又作四华、素华、雪柳。俗称纸花。左右一对,每瓶四枝,双方合为八株,用白纸裁成栉形,...人类之爱欲炽盛、深广,难以脱出,故以海为譬喻。一般以爱欲难度,譬如急流,称之为欲流(梵 kāma-ogha)。众生皆...梵名 Sumarra,为 Sumutra 之转讹。又作苏门答剌、须文答剌、须文达那。位于印尼诸岛中大巽他群岛西端之大岛名,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念头就是评判。你感受到了就一定会评判。而评判最终结果会落在...
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句佛号从哪里来?从心而起,从我内心冉冉而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个字甚至你看得很清楚,第一...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甚深法,恰似清风届耳,瞥然而过,更不追寻,是为甚深入如来禅...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絺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婆私吒,因为第六个孩子刚刚丧命的缘故,悲伤过度而神志昏乱,...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所有的...
他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使其度过难关得到安乐,会功德无量。这是菩萨道。 而当他人有困...
【经文】 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①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
二语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二种观法 | 下篇:二障 |
指佛教经卷。又作黄卷朱轴、黄纸朱轴。以经文书于黄纸上而卷之以朱轴,故称黄纸朱轴。据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一记载,...
应知施物圆满
无执受
悉昙字记
有覆无记得
法力
檀弥罗
大藏经(tri-pitaka)
五因断诸烦恼
纸华
欲海
苏门答腊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如何如法的念佛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心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智慧越高越不贪婪

当众生得益的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