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正法之力能除灾伏恶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法王法力超群生。”白居易文曰:“法力所摄,鲜不归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异类)龙王名。住频阇诃山下之池中,能解僧佉论,频阇诃婆娑外道就之学僧佉。见天亲传。梵Vṛṣagaṇa,Vārsaga...1、众水入海,则为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则皆为一味如大海,故云海众。 2、(喻)众僧或人数很多。往生要集说:清净...(名数)善财童子历访之善知识数也。...亦名:尸弃如来略戒经 子题:空劫无佛、聪明人、尸弃佛、七佛 含注戒本·七佛略戒:“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于小乘有部,得具足戒之缘有十种。即:(一)自然得,自然发得具足戒之意。指佛与缘觉发尽智时,无师自然得具足戒,不...(物名)又作刹竿,金刹,表刹等。表彰寺院之竿柱也。法华文句记二曰:刹者应云刹摩,此云田,即一佛所王土也。今名...(名数)四念处为所观。观练薰修四者为能观。能所合而为五种。...云何内门?几是内门?为何义故观内门耶?谓外门相违是内门义,除四界二处全及所余一分,是内门。为舍执着离欲我故,...【诸谛相应增上慧住菩萨十种行相四圣谛智】 p1363 瑜伽四十八卷八页云:如是菩萨。住此住中,多分希求智殊胜性。于...亦名:在俗从非亲尼取食戒制意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提舍尼一)在俗从非亲尼取食戒。大僧上尊,尼是下众;仰重...【善果】 依善业所招之善妙结果也。《本业经》曰:‘是故善果从善因生。’...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对我们修行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我们要先知道一个事情,流转...佛陀成道后,一日在优楼频螺聚落的尼连河岸边菩提树下静坐,心中思惟着:一个没有恭敬心的人,自然无法恭敬、孝顺师...
一、楚王后裔 弃官归隐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原名刘程之,他是汉代楚王的后裔,曾任九...通常我们认为一个积极的人,应该就是乐观、开朗、进取的。然而积极的人是否真的都是如此呢? 事实上,积极到了某一...
问: 平时深信切愿,行持也坚持,但临终时四大分解,凡夫保持不住佛念,只能随业投胎去了,此时神识已掌控不了,怎...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大不同,在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可以说是不受道德和现实生活的...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何为禅?禅就是向上一着、本地风...面对自己的死亡是很重要的人生课题,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可是当大限来时,却往往不希望真的就这样死掉。 其...
法力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入 | 下篇:法山 |
(668~749)日本奈良时代僧。号行基菩萨。和泉(大阪府)人。十五岁至药师寺学唯识、瑜伽。后游化诸国,弘扬观想法...
毗梨沙伽那
大海众
五十三善知识
第二佛略教偈
十种得戒缘
刹柱
五种禅
内门
诸谛相应增上慧住菩萨十种行相四圣谛智
村中取非亲尼食戒制意
善果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
依法为师

【东林画传】净土高贤刘遗民
积极而不紧张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