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留多寿行与舍多寿行。(一)留多寿行,乃阿罗汉为饶益众生、久住教法而舍福延寿之法。阿罗汉或于僧众、或于他人,布施诸衣、钵等物,施毕发愿,即入第四禅定,心念口言:凡我能感富果报之业,愿皆转招寿命之果报。彼时能招富果之业,即转招寿命之果。(二)舍多寿行,为阿罗汉梵行已立,因病等苦逼身而减寿增福之法。阿罗汉如前布施僧众,施毕发愿,即入第四禅定,心念口言:凡我招寿果之业,愿皆转招富果。彼时招寿果之业,即转招富果。[俱舍论卷三](参阅“留舍寿行”4189) p21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名)禅林之语。藏亡僧之骨于一处,故云普同塔。又曰普通塔,海会塔。...(术语)又云无作解脱门。三解脱门之第二。于一切生死法中愿求离造作之念之禅定也。...(杂名)以七曜与二十八宿相应之日名甘露日,为大善日。宿曜经下曰:太阳直日,月与轸合;太阴直日,月与毕合;(中...(一)比丘远离四种邪命法而清净活命,即八正道中之正命。亦即正当、清净之生活方法。据维摩诘经菩萨品载,正行善法,...【钵塞莫】 或云阿唎吒迦二合。此云数珠,木槵子经云: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个,常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杂名)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伽法,一卷,不空译。使咒法经,一卷,菩提留支译。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二。又略称水想、水观。行此一观法时,先作水想,见水之清澄,继作冰想,以冰之晶莹剔透,...凡二卷。全称本如实性禅师景川和尚语录。又作景川录、大龟录。日本临济宗僧景川宗隆(1425~1500)撰,古文校正,日...禅家一月九次上堂,即每三日上堂一参,是为九参。参者,咨参请益。[禅林象器笺卷十一] p144...【摄大乘论释】 为无著所造《摄大乘论》的注释书,无著之弟世亲论师造。汉土有三种译本,一为陈代真谛译,凡十二卷...凡九卷。清代彭希涑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以记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及阐教圣众如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菩...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佛顶首楞严咒...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依此心;若离此心,无别有法。因心即果觉,无二无别,但用此...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制定的?而且大小乘经典都赞叹戒律的功德?你要修行佛道,一定...
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而才能有好的人缘。如此,则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当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的时候,他率领着他的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当时,那里正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根本,一个是涅槃的根本。生死的根本是攀缘心,涅槃的...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非常多,一心不乱,怎么谈?一心和不乱它的表述的是是样的一种...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诸漏,逐渐证悟佛性,但前提是通过戒定慧的不断增长,才能在修...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也不能说不一样。你说一样,因为它变化。当然你照镜子看是...
二寿行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二鼠啮藤 | 下篇:二漏 |
远离我法二执,二空妙智所显圆成实性,即诸法之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在...
普同塔
无愿解脱门
甘露日
净命
钵塞莫
经轨
水想观
景川和尚语录
九参上堂
摄大乘论释
净土圣贤录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以牙还牙的报复,只会结下更大仇恨
化干戈为玉帛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在家佛弟子的课诵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