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尊特身相好,有须现、不须现二种。(一)须现者,乃为中道之智眼未开者示现丈六之应身,广大无边之身相。于天台判教中,须现为别教之机,故华严以兼别教之故,称为须现之尊特。(二)不须现者,中道之智眼已开者,观丈六之佛身为周遍法界之妙身,故佛不必更现广大之尊特相。如法华经卷四中,龙女见佛之三十二相,赞叹为微妙净法身。于天台判教中,不须现为圆教之机,故法华以纯圆之故,称为不须现之尊特。[观经妙宗钞卷下] p21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二种空】 p0022 瑜伽九十卷二十页云:复次有二种空。一者、应所证空,二者、应所修空。应所证空,略有二种。...(异类)Takṣaka,龙王名。法华经所列四龙王之一。法华文句二曰:此云视毒,亦云多舌,或云两舌。同玄赞二曰:此云...即禅定。禅定时,虑念寂静,称为寂念。圆觉经(大一七·九一八中):“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p4503...东晋时期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吉藏中观论疏谓此系竺道潜所立,元康肇论疏则谓系竺法汰所立。其宗义已无原始文献可征...(术语)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毗若底Vijapti,此译为识。梵语倒置之为识唯,通常为Vijānamatrav...【慈氏菩萨受成佛记处】 p1269 西域记七卷二页云:三佛经行侧、有窣堵波,是梅呾离邪(唐言慈。卽姓也。旧曰弥勒。...【无寻法】 p1051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无寻法云何?谓寻不相应法。...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十诵,若欲行时,先思惟我今到前比丘所不;若到,便去。五分,若不舍行法,出界;见比丘应总...指有执心之布施。又作不净施。为“清净施”之对称。即虽为布施,然却未能于施者、受者、施物等三轮相离实有之见,而...(衣服)长方形之布帛,男女多挂于肩,用以拭手,或盛物。法华经譬喻品曰: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阿弥陀经...【六种顺决择分】 p0307 杂集论十三卷五页云:复有六种顺决择分。谓随顺顺决择分,胜进顺决择分,通达顺决择分,余...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 ...一滴水,单纯而透明,在阳光下却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如果把一滴水用火焰炙烤,它会化为高天流云,如果把一滴水...
问: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请开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大安法师答: 生和死,你不要把它看得那么对立。...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们好像都有一些问题,我好像没什么问题可问,我为什么会是这种...
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随缘,不过分追求。你到那里,那里人干什么事你就和他一样干...非正式夫妻而行淫事者,是为邪淫。此事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愤怒。一有此心,虽未行其事,已大损阴骘。实犯者,非仅己...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
这个财产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视财产如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有多少财富,这是由他的福德力量所致。不是你想谋财...
二现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二教论 | 下篇:二众 |
(术语)Bhava,译曰有。三有二十五有之有。一切生死之果报也。又十二缘起中之有支,招未来苦果之善恶业也。名义集...
二种空
德叉迦
寂念
本无异宗
唯识
慈氏菩萨受成佛记处
无寻法
忏僧残波利婆沙往他处白法
不清净施
衣裓
六种顺决择分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滴水的思考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
邪淫之事为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愤怒

【推荐】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