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于别相念住位,观身、受、心、法等四法,以法与其他三者合为二法而观之,亦即合法与身、法与受、法与心而观之。(参阅“四念住”1708) p16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Bergaigne, Abel Henri Joseph; 1838~1888)法国语言学、印度学之学者。于梨俱吠陀之研究,反驳洛德(R. Roth)...(一)谓眼、耳等五根败坏而不为用。[维摩经佛道品、维摩经疏(慧远)] (二)为根败二乘之略称。乃指声闻、缘觉二乘...僧侣之自称。举凡佛道修行之道场、佛所住之世界、初地以上之境地等,亦称佛家。[观无量寿经、华严经入法界品、观无...谓黑暗而无智慧之光。赞阿弥陀佛偈(大四七·四二一上):“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号光炎王,三涂黑闇蒙光启,是故...乃指二种国土而言。即将佛之国土大别为二种:(一)指净土与秽土。秽土为充满诸恶、不净苦恼之国土;净土为众宝庄严、...(术语)唯识论所说之中道也。一切诸法有偏计所执性(凡夫迷悟所现之虚妄相也,如于绳见蛇),与依他起性(因缘所生...姚秦僧。又称僧略。泥阳(陕西西安)人,俗姓傅。生卒年不详。年少出家,师事弘觉大师。博通三藏及六经,戒行清谨。...道以能通为义。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略则戒、定、慧,广则三十七道品。此三十七合为七科,...谓次第观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真义。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三有此一说,然俱舍论则略而不述。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三(大...全一卷。全称婆罗门避死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内容叙述佛告诸比丘,昔有四婆罗门,得五通,精进修善...(术语)如言无著,谓虽接于万境而一无所依也。是之谓无依道人。临济录曰:这个无依道人乘境出来。又曰:达六种色声...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道理。要相信它,要接受它,这对于我们自身修行、扬善止恶非常...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耽著有常。及闻非有非常,又转计断无,...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去或未来中。 一部分的人他们日日在追忆中生活,为生命中某个...明嘉靖时候的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他博学多才,乡试每试必高中,因为家贫,开班授徒,并与同好结文昌社,戒淫杀...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
二二合缘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二九韵 | 下篇:二人出佛身血 |
(术语)多数中之一也。俗以随一解第一之事者不可也。瑜伽论二曰:人中随一有情。顺正理论五十曰:六境中随一摄故。...
贝尔盖纽
根败
佛家
黑闇
二土
非有非空
僧?
道谛
三义观
避死经
无依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恒真之性灵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