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或指喜、怒、哀、乐、爱、恶、欲;或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或指喜、怒、忧、惧、爱、憎、欲。[释氏要览卷下] p10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执持,言此识之力,能执取维持善恶业因,及有情身体,使不破坏。...又作坐忘。坐禅时忘却自家现前之世界。道家自古亦有坐忘之说,指静坐而达于忘我之境,与佛家因坐禅而境物人我皆忘之...指自性清净心。亦即根本之处。盖众生之自性本来清净,然为后起之客尘烦恼所污染。得闻圣法之贤者了知此事,即精勤修...(术语)三种之坚法:身与命及财也。修道者得无极之身,无穷之命,无尽之财,名之曰坚法。维摩经菩萨品曰:当观五欲...(名数)金刚经曰: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同略疏曰:过现未三俱不可得,盖过去已灭,...亦名:含注戒本疏、戒本疏、戒疏 子题:含注、删定戒本、疏 戒本疏·序:“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释云:“题中...梵名 Vasistha,巴利名 Vāsettha。音译婆死瑟搋、皤私瑟吒、婆私瑟侘、嚩枲瑟他、缚私瑟姹、婆私咤、嚩私、婆吒。...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所发戒数,随境无量。要而言之,不过情与非情,有无二谛,摄相皆尽。任境而彰,略说则地水火...(杂名)报斋时之大钟也。三十六下。见僧堂清规五。...(植物)果名。又作庵婆罗,庵罗(波利),庵没罗等。维摩经佛国品什注曰:庵罗树,其果似桃非桃也。同肇注曰:先言...(术语)释摩诃衍论有本觉下转始觉上转之义,本觉有性净本觉与随染本觉之二,本觉下转者,随染本觉之相也,随染之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看四生成就。先看详示胎生。 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和尚,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佛教不能自杀,我该怎么办?我经常以泪...
在这世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观念上也会有所差异。人生无法事事都很完美,但是若能懂得善解、包容、感...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名也没有字,没有背也没有面,你们大家知道是什么东西吗...问: 现在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发现亡者断气之后才开始助念,常常也能见到一些效果,但是我们不敢肯定是否往生。如...今生有幸,我们闻到了释迦的遗教,听闻到念佛法门,又去了解到阿弥陀佛像慈母一样十劫以来无量劫以来都忆念着我这个...
七情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七常住果 | 下篇:七情六欲 |
【增长】 p1312 杂集论七卷十四页云:增长者:谓令习气增益。于阿赖耶识中,长养异熟种子故。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三十...
阿陀那识
座忘
本源
坚法
三世心不可得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
婆斯仙
发戒数量
斋钟
庵罗
本觉下转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胎生是什么因缘而投胎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发明家的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