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指佛乘。乘,载运之义。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槃彼岸。喻以七宝大车而导之以大白牛。佛之出世,意欲直说法华,盖因众生根机不等,于是先说三乘之法而调熟之。法华经载,于一乘道分别说三,后至法华时,会三乘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卷二譬喻品] p5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唐代胡幽贞刊纂。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原为法藏之弟子惠英编成二卷。建中...指究竟退、不究竟退。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修行人退其道心有二种分别:(一)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由他缘障碍,道心...云何所取?几是所取?为何义故观所取耶?谓诸能取亦是所取,以眼根等意识所取故。或有所取非能取,谓唯是取所行义,...(术语)受戒后,顺于戒体能受持戒相也。又保护离饮酒戒,诸余之律仪也。大乘义章十曰:始心纳法名之为受,顺法防护...(本生)释迦如来往昔修菩萨大行时,以身投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一。...【慈愍所缘】 p1266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二页云:云何慈愍所缘?谓或于亲品,或于怨品,或于中品,平等安住利益意乐;...【顩钵罗】 西域记云:织细羊毛。...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口腹之累,道俗同弊。知教慎行,世中稀耳。故晋慧远至死不饮蜜浆。非律不开,以律文亲须目见...又作苏多罗,或修多罗,华译为经、契经、綖经等,是经典的通称。...(地名)在今浙江宁波鄞县。西晋武帝太康二年,有刘萨诃者,于此山得古塔一基以为阿育王八万四千塔之一,尊崇之,此...指浊恶之时期。劫,为长时,即五浊中之劫浊。即指减劫中人寿二万岁以后,见等四浊于此时盛起。法华经卷四劝持品(大...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而是希望自己永远正确,殊不知,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
在觉的能力处于选择新的使用工具的关口的时候,完全要靠自己的定力,按照自己以往的成见或者叫价值观来选择自己将来...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净土之因。供养僧者,为出离之轶也。 我们为什么要到寺院呢?...2012年一月一日,元旦,又是传统的腊八节,佛家的佛成道日。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云何复为种子,能生后时如理作意相应之心?...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自利,也是推荐给大家的一种改变命运的方法。 古德常说:相由...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和弟子一起去游历。 走了几百里路也没看见一个人,徒弟就问佛:「世尊!这里怎么没看到一个人呢...
一乘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一炷 | 下篇:一乘三乘 |
(人名)食米斋仙人也,为胜论外道之鼻祖。俱舍颂疏一曰:雨众三德之谈,米斋六句之说。...
华严经感应传
二种退
所取
防护律仪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慈愍所缘
顩钵罗
慧远大师至死不饮蜜浆
素怛缆
阿育王山
浊劫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生死关头不迷惑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腊八节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