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十七卷二页云:随心转戒,总有二种。一、道俱有戒,二、定俱有戒。道俱有戒者:谓无漏戒。定俱有戒者:谓色界戒。若是道俱有戒;彼非定俱有戒。若是定俱有戒;彼非道俱有戒。有作是说:道俱有戒,谓无漏戒。定俱有戒,谓一切有漏无漏随心转戒。彼作是说:一切道俱有戒,皆是定俱有戒。或是定俱有戒,而非道俱有戒。谓有漏随心转戒。有余师说:道俱有戒,谓无漏戒。定俱有戒,谓根本静虑有漏无漏戒。依如是说,应作四句。有是道俱有戒,非定俱有戒。谓近分地诸无漏戒。有是定俱有戒,非道俱有戒。谓根本地诸有漏戒。有是道俱有戒,亦是定俱有戒。谓根本地诸无漏戒。有非道俱有戒,亦非定俱有戒。谓近分地诸有漏戒。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五种贪】 p0256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一页云:贪有五种。一、于内身欲欲欲贪。二、于外身淫欲淫贪。三、境欲境贪。四...凡四卷。明末清初僧行海(1609~1683)撰。又称金山龙游禅寺志略、金山志略。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金山位于...(术语)大慧武库曰:雪居舜老夫,常讥天衣怀,说葛藤禅。一日闻怀迁化,于法堂合掌曰:且喜葛藤椿子倒。...梵语 cikitsā-vidyā。又作医明、医方论(梵 cikitsita)。五明之一。系古印度解说有关疾病、医疗、药方之学。“明...是二十二根中最后的三根,即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未知当知根是由于其中意、乐、善、舍、及信、勤、念、定、...(术语)弥陀本愿之谓也。生起者,生即起,谓佛愿之因之起源。弥陀于因位之昔,见苦恼之众生以大悲心起愿行,故佛愿...(一)读经时用以击打节拍之木。又作音木。 (二)以桧或杉木削成薄片,其长约三十八公分,宽约一公分,其上书写经文,...这是涅槃经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菩萨所起之五种愿心。即:(一)发心愿,谓初发无上大菩提心。(二)生愿,谓为利他,愿未来世生于善趣。(三)境界愿,谓...【四种施障】 p0429 瑜伽三十九卷十四页云:此中施障略有四种:一、先未串习,二、施物鲜阙,三、耽着上妙悦意财物...(譬喻)正法能照破世之冥阇,譬以灯火。心地观经二曰:法宝犹如一切明灯。华严经二曰:能燃照世妙法灯。燃此法灯者...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极之,则义深数广,不可详究。故略而言...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老和尚,他在房间参禅,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老...
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只行三百由旬,入化城耳。 在《阿含经》的三乘人...舍卫城内的大长者家,近来喜气洋洋,好事连连:长者的商队入海采宝满载而归;国王封赐土地;夫妻喜获麟儿;而且恰逢...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我们大觉悟者释迦牟尼佛降生的纪念日。每年到这个时候,佛教徒会有...1.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是均为好友,弘一大...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我们从今天开始有四堂课的时间,要跟大家共同的来学习这个五戒在修持上的一些重...
随心转戒总有二种
【法相辞典】
【随心转戒总有二种】 p1372
上篇:随义行及不随义行 | 下篇:择灭有二 |
【[馬*犬]摩】 秦言法性。大品[馬*犬]字门,入诸法性不可得故。论曰:即知一切法中法性不可得。唯识论明三性:...
五种贪
行海金山志略
葛藤禅
医方明
三无漏根
佛愿生起本末
经木
盲人摸象
五愿
四种施障
法灯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说话的艺术

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宏海法师浴佛节开示
迷茫时就读读这8句话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