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八页云:已说恶趣得非择灭;当说善趣得非择灭。增上忍时,唯除欲界人天七生,色无色界一一处各一生,于余一切生,皆得非择灭。预流者趣一来果时,不起定者,加行道时,于欲六生,得非择灭。若起定者;要至第六无间道时,于欲六生,得非择灭。一来者趣不还果时不起定者、加行道时,于欲一生,得非择灭。若起定者;要至第九无间道时,于欲一生,得非择灭。尔时得欲界一切生择灭。不退法者,离初静虑染时不起定者,加行道时,于初静虑二生,得非择灭。若起定者;要至第九无间道时,于初静虑二生得非择灭。尔时于初静虑一切生皆得择灭。若退法者,离初静虑染时,若起定,若不起定,俱至第九无间道时,得初静虑一切生择灭。不得非择灭。可退生故。乃至离无所有处染、应知亦尔。不退法者,离非想非非想处染时,不起定者,加行道时,于非想非非想处一生,得非择灭。若起定者;要至第九无间道时,于非想非非想处一生,得非择灭。尔时于一切生皆得择灭。若退法者;离非想非非想处染时不起定者,加行道时,于八地生,得非择灭。若起定者;要至第九无间道时,于八地生,得非择灭。尔时于一切生,皆得择灭。已说生处得非择灭;当说烦恼得非择灭。增上忍时,于三界见所断烦恼,得非择灭。至见道中,随无间道,得彼择灭。圣于修道不退法者,离欲染时不起定者,加行道时。于欲界修所断烦恼,得非择灭。若起定者;随至彼彼无间道时,得非择灭。尔时得彼烦恼择灭。若退法者;离欲染时,若起定,若不起定,随至彼彼无间道时,得彼烦恼择灭;不得彼非择灭。乃至离非想非非想处染,随所应当说。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界增长】 p0865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一页云:界增长者:谓本性善法种子具足为所依止,先来串习诸善法故;后后位...即冬至。乃谓次于新年之意。初于魏晋之际,由该日起,朝廷即开始举行各类盛大之仪式,以庆贺即将来临之新岁。其后,...袈裟的德名。因乃出世之服,离有为世染之相,故曰无相,为生无漏福德之道衣,故曰福田。...乃“心光”之对称。指佛菩萨色身所放之光明。又作外光、身光。于各种色光之中,由佛之全身发出之光,称为举身光;由...指佛塔。释迦牟尼佛之“释迦”(梵 ?ākya 或 ?akya)为其种族名,意译能仁,故佛塔称为仁塔,佛寺称为仁祠,佛称为...【所引支】 在十二有支中,无明与行二支是能引支,由之生起的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此五支为所引支。《成唯...小浮屠;即泥作之小塔。置于海滨,以镇海之灾患。元史卷二○二:“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又载:“作擦擦者...(衣服)纸制之衣也。五灯会元临济下有纸衣和尚。曹山录有纸衣道者。北齐书元宗纪曰:回纥入东京,肆掠荡尽,士民皆...【现前供养不善】 p0955 集论二卷十页云:云何现前供养不善?谓想对归依随一天众已;或杀害意为先,或邪恶意为先,...子题:五邪命、四邪命、方邪、仰邪、下邪、四维口食、身邪、口邪、下口食、仰口食、方口食、口食 行事钞·僧网大纲...为佛像造型之一种。又作比丘形、僧形。即剃发、披袈裟之相。释迦十大弟子与地藏菩萨等之造像,皆作声闻形。 p6498...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在临终救亡修法时,《地藏经》是讲事,普度一切众生,因此你对社会上一般没信三宝,或信而不恳切,闻到、听到对这一...
弘扬佛法,提升我们民族的素质,提升我们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就在佛教里面。没有佛法的熏陶,我们的道德是上不去的。...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 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孕育。 二名能生经历各种痛苦而生产。 三名能正常以母手调理...
有一个观念大家要了解。我们有情众生,特别是佛弟子,当然强调离苦得乐,我们希望今生的生命,乃至于来世的生命,能...五念门是《往生论》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一礼拜门, 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不仅是指礼拜...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当时的国王波斯匿王有一头暴象。暴象常常随着军队征战沙场,无役不胜。然而...问: 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答: 佛说正法五百年,正法就是有教,有修,有证。在佛那时代,无论出家还是在...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这次的主题,就是有关《楞严经》在我们日常修行上的应用。在讲...
善趣得非择灭
【法相辞典】
【善趣得非择灭】 p1145
上篇:善识父母恩养 | 下篇:善获得具足人身 |
佛三十二相中之梵音深远相。...
界增长
亚岁
无相福田衣
色光
仁塔
所引支
擦擦
纸衣
现前供养不善
邪命
声闻形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这时显现出来才叫真正业障重

提升道德水平,离不开因果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祸福相依,福报不可享尽
五念门

战象自拔淤泥
末法时代是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