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二十三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为身安住食于所食?谓饮食已;寿命得存。非不饮食寿命存故。名身安住。我今受此所有饮食,寿命得存,当不夭没。由是因缘,身得安住;能修正行,永断诸食。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全一卷。三国吴·支谦译。又称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闻城十二因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为缘起圣道经之异译,...(术语)又云乏道。梵语沙门那(略云沙门)之古译也。修正道而断生死贫乏之义也。涅槃经曰:沙门名乏,那名道,断一...梵语 dhyānāntara。又作中静虑、中间禅、中间定、中定、中间三昧、静虑中间。即初静虑与第二静虑中间之禅定。初静...(519~586)隋代僧。雍州(陕西长安)人,俗姓王。少依颍律师出家。文帝敕住京师大兴善寺,与文帝为布衣之交。帝尝...为比喻五种佛道修行阶段之五句,乃宋代临济宗汾阳善昭禅师所施设。五句即:(一)入门句,谓初入佛道,犹如独在异乡邂...(杂语)译曰顶。天竺之姓氏。续高僧传二曰:金步此云顶也,谓如孔雀之顶,彼国以为贵姓。梵Kambu。...梵语 sarvaja-bhūmi。乃证得一切智之佛位、佛果位。又称究竟一切智地。法华经药草喻品(大九·一九上):“于一切...因明用语。即取宗(命题)之一部分为因(理由)。为因明规则中所不许。宗义一分为因,可分二种,即:(一)宗中能别为...(一)指平等而真实之悟境。 (二)指众生自性清净之心体。占察经卷下(大一七·九○七上):“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何等善法真如?谓无我性,亦名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缘生相】 p1300 杂集论四卷八页云:相者:谓无作缘生故,无常缘生故,势用缘生故;是缘生相。由此相故,薄伽梵说...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龙藏本)...僧伽吒经...
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捣被子,这被子够盖的就行了,太多了,放在那里让老鼠咬了。 ...大概地说,邪淫就是与夫妻以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但是详细地讲起来有很多种情况。 1、非人。 与家族七代之内的亲属有...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那么法身的相貌,就是说它是常住的,也就是说它没有生灭变化。...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则或有之。但随缘即已,咸淡了不分别。不以淡则生嫌,咸则起...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难遭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恭请。 2.佛经非藏品,若束之高阁...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既辉煌又落魄、既坚强又脆弱、既开心又难过、既快乐又失落、...问: 师父能不能讲浅一点又能速快得成就的开示? 常福法师答: 没有,佛法甚深,微妙细致,没有宿世善根,实难会意...
为身安住食于所食
【法相辞典】
【为身安住食于所食】 p1177
上篇:虚诳语者 | 下篇:为令新受不生受诸饮食 |
南朝刘宋明帝时散骑常侍。生卒年不详。因道士顾欢撰“夷夏论”一文,贬斥佛教为夷狄文化,镇之即作“与顾道士析夷夏...
树下思十二因缘经
贫道
中间静虑
灵藏
汾阳五门句
金步
一切智地
宗义一分为因
一实境界
善法真如
缘生相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邪淫的六种情况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经书法宝迎请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