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述记四卷十九页云:谓有外道,名劫比罗。古云:释毗罗。讹也。此云黄赤。鬓发面色,幷黄赤故。今西方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时世号为黄赤色仙人。其后弟子之中上首,如十八部中部主者,名筏里沙。此翻为雨。雨时生故,即以为名。其雨徒党,名雨众外道。梵云僧佉。此翻为数。即智能数。数度诸法,根本立名。从数起论,名为数论。论能生数,亦名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名数论者。此师所造,金七十论。谓有外道,入金耳国,以铁鍱腹,顶戴火盆,击王论鼓,求僧论议。因诤世界初有后无,谤僧不如外道。遂造七十行颂,申数论宗。王意朋彼,以金赐之。外道欲彰己令誉,遂以所造,名金七十论。彼论长行,天亲菩萨之所造也。下第四卷,更当广述。依金七十论,立二十五谛。总略为三,次中为四,广为二十五。彼论云:略为三者:谓变易,自性,我知。变易者:谓中间二十三谛。自性所作,名为变易。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胜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为自性。若生大等,便名胜性。用增胜故。我知者:神我也。中为四者:一、本而非变易。谓即自性。能生大等,故名为本。不从他生,故非变易。二、变易而非本。一说:谓十六谛。即十一根,及五大,总十六谛。又说:但十一根。唯从他生,名为变易。不能生他,是故非本。三、亦本亦变易。一说:谓七谛。即大,我慢,及五唯量。又说:幷五大。合十二法。谓从他生,复生他故。四、非本非变易。谓神我谛。广为二十五谛者:一、自性,二、大,三、我慢,四、五唯,五、五大,六、五知根,七、五作业根,八、心平等根,九、我知者。于此九位,开为二十五谛。问:自性云何能与诸法为生因也?答: 三德合故;能生诸谛。三德者:梵云萨埵,此云有情。亦言勇健。今取勇义。梵云剌阇,此名为微。牛毛尘等,皆名剌阇。亦名尘坌。今取尘义。梵云答摩,此名为暗。钝暗之暗。三德应名勇尘暗也。若傍义翻;旧名染粗黑,今云黄赤黑。旧名喜懮暗,今名贪瞋痴。旧名乐苦痴,今言乐苦舍。外人问曰:此我知者,作受者耶?答:是受者。三德、作故。问:既非作者;用我何为?答曰:为领义故。义之言境。证于境也。我是知者,余不能知。又从冥性既转变已;我受用故。次第生者;自性本有,无为常住,唯能生他,非从他生。由我起思,受用境界;从自性先生大。大者、增长之义。自性相增,故名为大。或名觉,亦名想,名遍满,名智,名慧。从大生我执。我执者:自性起用,观察于我,知我须境,故名我执。初亦名转异,亦名脂腻。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空界色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五大生十一根为我受用。先作五唯量者定义。唯定用此成大根等。若约此说;色成于火大,火大成眼根。眼不见火,而见于色。声成于空,空成于耳。耳不闻空,而闻于声。香成于地,地成于鼻。鼻不闻地,而闻于香。味成于水,水成于舌。舌不得水,而尝于味。触成于风,风成于身。身不得风,而得于触。此中所说,约别成义。有说:五唯总成五大。五大总成五根者也。五作业根,心平等根,亦皆总成。为用五唯,须十一根。十一根不能自有,藉五大成。佛法所造,是彼能造。故十一法,变易非本。顺此后解。即今西方,犹有二诤。次生十一根。初生五知根。五知根者:谓眼耳鼻舌皮。次生五作业根。五作业根者:一、语具,二、手,三、足,四、小便处,五、大便处。此中语具,谓语所须口舌等是。此中手足,即分皮根少分为之。前取总皮,今取支故。又此男女大遗根等,有别作用,故别立也。次生心根。金七十论分别为体。有说:此是肉心为体。神我以思为体。故因明说:执我是思。三德是生死因。由所转变扰乱我故;不得解脱。知二十三谛转变无常,生厌修道,自性隐迹,不生诸谛;我便解脱。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物名)坐禅时安手或靠身之器也。上头穿小圆孔,此名向上一窍。盖此穴贯索,缚着绳床背后之横绳,使板面斜,以靠身...(613-681)唐代高僧,为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修持净土甚力,疏净土三经,写阿弥陀经十余万卷,每念一声佛,即有一光...【现在】 p0950 瑜伽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义、几蕴、是现在。答:已受用因义、及未受用果义。一切是现在。 二解 ...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五十所举,说法者若不了知真如之理,则会产生如下四谤,即:(一)增益谤,谓不知真如之理乃离相...Guibuohua 中国佛教居士。名念祖。江西九江人。早岁就读江西南昌豫章书院。曾随康有为、梁启超从事变法活动,任...【色无色界无恚结系】 p0573 大毗婆沙论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故色无色界五部法,无恚结系耶?答:以上二界,...梵语 bhāryā。意译妇。又作婆梨耶、婆哩野、婆庾。即指妻、妇,妻妾、女、夫人等。据起世经卷十载,劫初之时,大...【能遍计】 对所遍计而言,称能遍计。《唯识三十颂》之三性颂曰:‘由彼彼遍计’,指的即是能遍计之识。‘遍计种种...【我非有无】 p0648 俱舍论三十卷三页云: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有姓筏蹉出家外道,来至我所,作是问言:我于世间...【无摄受真如】 p1073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四、无摄受真如。谓此真如,无所系属;非我执等,所依取故。...云何无色?几是无色?为何义故观无色耶?谓有色相违是无色义,一切皆是无色,或随所应,为舍执着无色我故,观察无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只有守关的老禅师心中清楚,参加这次闭关的四十名法师今天已经到了最后一...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得了癌症怎么办?非常恐惧,非常不安,怎么办?才发现有多种原...
在觉的能力处于选择新的使用工具的关口的时候,完全要靠自己的定力,按照自己以往的成见或者叫价值观来选择自己将来...1、苦谛。 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
纵遇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这个也没办法。这些都是我们业障的显现,我们自己没有发起很好的菩...问: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绑架婚恋,导致逼婚现象非常严重。另外,父母在,不远游。如今的时代下为了生...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我...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精勤于道业,因此告诉阿难:懈怠是一切行为中最令人受累的恶习...
数论外道
【法相辞典】
【数论外道】 p1334
上篇:趣苦灭道圣谛 | 下篇:调伏有情 |
即以锅镬煮沸汤,置罪人于其中,以惩其生前罪行之地狱。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载,此地狱共有十八镬,每一镬纵广皆四十...
禅版
善导
现在
说法四谤
桂伯华(1861~1915)
色无色界无恚结系
婆梨耶
能遍计
我非有无
无摄受真如
无色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生死关头不迷惑
四谛

纵遇善知识,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尽孝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