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于谛能觉增上力故;拣择显示,由无智故,苦、及因起;拣择显示,由有智故,苦及因灭住。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未遍知】 p0489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页云:未遍知者:由彼缠故。彼于尔时,有忘念故。...(术语)有出离解脱之性,谓之有性。无佛性谓之无性,即阐提也。圆觉经曰: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圭...【色名差别】 p0569 瑜伽一卷六页云:如是一切显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净信出家者五相修行梵行】 p1005 瑜伽十九卷二十三页云: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毗奈耶,获得净信。以正信心,弃舍...乃日本融通念佛宗之教旨。出自融通圆门章(大八四·四上):“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中略)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亦名:随戒释相篇 子题: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宗钞、释相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随戒释相篇第十四。此篇来意,...万有之本体。与理性同义。...(印相)先舒左手五指,以智押慧之甲,方愿力之三指如三钴之形。右手同作此印,以右押左而交臂。见图印集三。...(520~599)隋代僧。弘农华阴(河南灵宝)人,俗姓杨。后迁居于河东郡(山西)。二十二岁,游白鹿山北霖落泉寺,从...因明用语。自语相违,梵语 svavacana-viruddha。因明三十三过中,宗九过之一。即于因明对论中,立者(立论者)所立...【平等食及不平等食所作损益】 p0533 瑜伽二十三卷十八页云:当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极少食,令身饥羸,未生不生,已...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我们经过理观跟事修的修学,怎么知道自己有进步呢?可以从三方面来检查自己。 【大】:什么叫大呢?就是绝待圆融,...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捉的动物。多年来,人们想尽办法,用装有镇静剂的枪去射击或用...
在一个村庄里,一位年轻的村妇和她的婆婆关系非常不好。她觉得婆婆一直都和她作对,处处为难她。她心里总是想着如何...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顶礼的时候头没有着地。六祖大师是明眼人,他一看就知道仁者...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妄想全部停下来,把生命归零。现在重新借假修真,借娑婆世界的...人生仿佛两条船,一为名来,一为利往。然而,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真正的利益最大化,是人类整体的共...
我们怎么样来训练这个心、怎样相结合呢?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例子很多。我们好多女道友在厨房烹饪料理的时候,只是在做...「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最终的目标,即是透过佛法的修学体证,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苦...
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
【法相辞典】
【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 p1306
上篇:缘相变异分别 | 下篇:乐受实有 |
“安稳业”之对称。指不善业。此业为受苦报之因,故有此称。俱舍论卷十五(大二九·八○下):“不安稳业名为不善,...
未遍知
有性
色名差别
净信出家者五相修行梵行
十界一念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第十四
理体
军荼利明王羯磨印
昙询
自语相违过
平等食及不平等食所作损益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三方面检查自己是否有进步

苦的根源来自于各种欲望

让爱生爱--婆媳关系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