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四卷十六页云:智胜行者:于上品乱贪欲对治,无倒思惟。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名数)明真妄互为熏习,染净之二法,相续不断也。一无明熏习,众生有无始之无明,熏习真如,以熏习故,生妄心也,...何等遍计所执相差别?谓于蕴界处中,遍计所执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数取趣者、意生者、摩纳婆等。...梵语 adhivacana-prave?a。为百八三昧之一。又作入名字三昧、等入增语三昧。即能解释诸法名字(名称)之三昧。大智...【和夷罗洹阅叉】 即执金刚神。...(植物)慧琳音义二十五曰:迦罗迦树,此云黑果,形似镇头。同卷曰:镇头迦果状,同此方柹子之类。谓有害之果也。...(一)觉悟自我本具之佛性。三觉之一。(参阅“自觉觉他”2537) (二)(?~1117)宋代曹洞宗僧。青州(山东益都)人...菩萨现观者,谓诸菩萨于前所说七现观中,起修集忍而不作证,为于声闻独觉调伏方便中得善巧故,哀恋众生,不于下乘而...(术语)梵语吉隶舍Kleśa,贪欲瞋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为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依远离】 p0768 瑜伽九十二卷七页云:修习觉分、未得断界;于其断界,正希求时;名依远离。...梵语 anāgamya-samādhi。又作未到定、未到地。于色界四禅定中,即将发得初禅定之前的准备修行之定,称为未至定。...(名数)一分陀利华,白莲华也。二优钵罗华,青莲华也。三钵特摩华,红莲华也。四拘勿投华,黄莲华也。【又】一曼陀...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以佛教的说法,当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其实就是九...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 一日遇著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古时候,一位老和尚有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老和尚决定要开导他一番。有一天,老和尚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弟子...
我要告诉诸位,蕅益大师在讲菩萨戒时,他讲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菩萨戒只有一个人持清净而已。那个人是谁,你们知道...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伏)之。 佛陀讲经说法,谈因果...凤凰网: 谢谢宗舜法师刚才对佛教给我们的解释。社会上很多人可能对佛教还是有误解,不仅仅说是正信还是迷信这种问...
用净土法门来劝勉众生,这是法布施里面最大的,于是功德也是最大的我们谈布施有财施,有法施。 在一切布施里面,法...
智胜行
【法相辞典】
【智胜行】 p1151
上篇:智者数 | 下篇:智究竟 |
是说宇宙万有各为主为伴,相即相入,重重无尽。与主伴具足同。...
四熏习
遍计所执相差别
释名字三昧
和夷罗洹阅叉
迦罗迦树
自觉
菩萨现观
烦恼
依远离
未至定
四华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龙裤国师的故事
心的容量

菩萨戒的根本精神

心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