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阿赖耶识第五证也。瑜伽五十一卷三页云: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谓若略说有四种业。一、了别器业,二、了别依业,三、了别我业,四、了别境业。此诸了别、剎那剎那、俱转可得。是故一识、于一剎那,有如是等业用差别,不应道理。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又云乏道。梵语沙门那(略云沙门)之古译也。修正道而断生死贫乏之义也。涅槃经曰:沙门名乏,那名道,断一...(名数)一真如,二大圆境智,三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也。唯识论十曰:此法身,五法为性。...达罗毗荼,梵名 Drāvida,巴利名 Damila。南印度之古国名。又作达罗弭荼国、达罗比吒国、陀弥国、达弥拏国、陀眉罗...【正觉山】 p0502 西域记八卷十六页云:伽邪迦叶波事火东,渡大河,至钵罗笈菩提山,(唐言前正觉山。如来将证正觉...【色界有学】 p0568 显扬三卷十五页云:五、色界有学。谓生色界,已见圣谛二种有学。一、不还果,二、阿罗汉向...(人名)末伽梨拘赊梨之略。外道名。楞严经二曰: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形容佛身清净,无诸染垢。法华经法师品所说之清净光明身、新华严经卷四十二所说之清净法身即是。华严经探玄记卷八(...剃掉须发,是佛弟子出家之相,也是表明去除憍慢和跟外道的出家有别。...(界名)极乐世界之异名。平等觉经曰: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至无量光明土,供养于无数佛。教行信证五曰:谨案...【不退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住位的第七位,又作不退转住。谓既入于无生毕竟空界,心常行空无相愿...(杂语)书名之簿籍。地狱冥官,书恶人之名以免忘而漏罚者也。...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甲的病不过慢性胃炎而已,某乙却不幸患上了胃癌;可是,却因为...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那么法身的相貌,就是说它是常住的,也就是说它没有生灭变化。...现在的社会追求效率,造成每个人越来越匆忙,竞争越来越厉害。因此便有人希望透过禅修来帮助他们,以寻求内心的安定...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则或有之。但随缘即已,咸淡了不分别。不以淡则生嫌,咸则起...很久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梦誉。夜里睡觉时,他经常听到远处的坟墓里,有个声音在叫他:喂!大王!喂!大...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许多学佛修行的居士们,在思维上犯着一个毛病,那就是以为学佛是出世间法,生活是世间法;学佛是个人的修持,家庭是...问: 师父能不能讲浅一点又能速快得成就的开示? 常福法师答: 没有,佛法甚深,微妙细致,没有宿世善根,实难会意...
业用差别证
【法相辞典】
【业用差别证】 p1220
上篇:业异熟法 | 下篇:过去界 |
(656~710)唐高宗之第七子,名显,为武后所出。弘道元年(683)高宗崩,遗诏柩前即位,改元嗣圣,二月,为武后废...
贫道
理智五法
达罗毗荼国
正觉山
色界有学
末伽梨
清净身
剃发
无量光明土
不退住
名籍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圣严法师《动静不二皆是禅》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和尚变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