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罗毗荼,梵名 Drāvida,巴利名 Damila。南印度之古国名。又作达罗弭荼国、达罗比吒国、陀弥国、达弥拏国、陀眉罗国。其都城为建志补罗城(梵 Kāñcīpura)。大唐西域记卷十(大五一·九三一下):“达罗毗荼国,周六千余里。国大都城号建志补罗,周三十余里。土地沃壤,稼穑丰盛,多花果,出宝物,气序温暑,风俗勇烈,深笃信义,高尚博识,而语言文字少异中印度。伽蓝百余所,僧徒万余人,皆遵学上座部法。天祠八十余所,多露形外道也。如来在世,数游此国,说法度人。”另据巴利文大史(巴 Mahāvajsa, ch. xxi)所载,达罗毗荼国昔曾屡次远征锡兰,并一度统治之,时为西元前三世纪后半至西元一世纪之初。该国素奉佛教,历来论师辈出,如陈那、护法、菩提达磨等。[佛本行集经卷十一、解说西域记、东南印度诸国?研究] p567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善趣得非择灭】 p1145 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八页云:已说恶趣得非择灭;当说善趣得非择灭。增上忍时,唯除欲界人天...全一卷。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又称尊胜经。唐代佛陀波利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之缘起,乃善住天子于命终之...【引果】 是‘满果’的对称。众生的果报有总报别报之分,果报之主要部分称为引果;果报的局部部分称为满果。例如第...(一)即九种无为之意。无为者,谓本来恒存,无因缘造作,不为生、住、异、灭四相所迁之实在法。九者即:择灭无为、非...(书名)二卷,释太虚着。是书会萃各家之精要而成。凡二卷四分:一,判释本经文义分。二,会较余部交义分。三,别明...指一宗之各别风貌。又称风仪、禅风。禅宗特称宗师家之风仪为宗风,如云门宗风、德山宗风。又祖师禅风相承,乃该宗独...(术语)观我法俱空也。是所以超越于萨婆多宗之我空法有观者。...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外道在道行,因止息忘千两金而去。比丘见之,为持去以金还之,便言金少。王断罚...又作空中云。比喻物之不坚实。与“水月”为同类用语。盖空中之云聚散无常、变幻莫测,世间诸法亦随因缘而即起即灭,...全一卷。又称牢固女经。隋代那连提耶舍(517~589)译于开皇二年(582)。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引述坚固女优婆...东印度人。于唐时来华,玄宗开元十一年(723),金刚智三藏奉敕在长安资圣寺译经,译出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有差别? 大安法师答: 信佛和不信佛这两种人,在生活方式和...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在一树下盘腿而坐,静坐思惟,见到一饿鬼,身体犹如燃烧的火柱...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恩孝亲的片子;可是一些无知之徒,仍然丧心病狂的用韩愈的话来...
印象中,奶奶笃信佛教,每日吃斋念佛,特别信奉观音。信奉观音的奶奶有着一颗菩萨心肠,小时候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
各位莲友,东林佛号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将近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在东林祖庭和净土苑是常住每天念佛的主要的音声格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印光法师在文钞中...在中医的养生俗语中,有青年养肾,中年养肝,老年养胃一说。说白点,也就是在年轻人要注意性心理和生理健康、不可纵...
达罗毗荼国
【佛光大辞典】
上篇:达萨姆格兰特 | 下篇:达嚫 |
【非果法】 p0712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非果法云何?谓虚空,非择灭。...
善趣得非择灭
尊胜陀罗尼经
引果
九无为
楞严经摄论
宗风
成实二种观
捉宝戒缘起
空云
坚固女经
伊舍罗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贤善长者妇堕饿鬼缘

印光大师对祭祖焚烧纸钱的开示

佛教报恩孝亲谈

一念善心即为佛

东林佛号的唱念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