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二十五卷十四页云:云何惠舍?谓若布施,其性无罪;为庄严心,为助伴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修布施。是名惠舍。如彼卷十四页至十七页广释。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四苦之一。出产之时有苦,名为生苦。...(一)又作第一义空。佛、菩萨所证得之空,断绝有无差别,非二乘凡夫所能测知,故称不思议空。胜鬘经宝窟引龙树之说,...谓有四事令修行者不能证得佛果菩提。据菩萨地持经卷一种性品载,即:(一)无善友,谓修行者虽有精进之心,然无善知识...全一卷。又作北涧和尚语录、北涧语录。宋代僧北涧居简(1164~1246)撰,物初大观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编集台...1、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说的通教,对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而说,亦为三乘所共同修证,故名共般若;不共...(名数)一、异、常、非常等之义总有四句,一切之妄计,必堕于其一,名为四见。智度论七曰:复有四种见,世间常,世...(术语)佛菩萨内密之利益也。法华玄义六曰:虽现不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而知,是名为冥益也。...二空观之一,即观五蕴之中无我的真理。例如,坐禅时,闭目反观:我由五蕴所组成,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其中之...【宴坐】 p0948 瑜伽二十四卷二页云:言宴坐者,谓如有一、或于大床,或小绳床,或草叶座结加趺坐;端身正愿,...(术语)在地狱之内,现种种可畏之形,以种种之苦具,残害罪人者。然是非实之有情,则于罪人之业力而见之如有情也。...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由...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修持法门。同时,忍辱作为一种品德修养,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十念南谟阿弥陀佛,则变地狱形相为莲华,亦生净土。此佛慈悲...
在修行没有成就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在唐朝,有位叫悟达国师,他在没有当国师前,曾经侍候过一个生病的梵僧,他生了...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 为什么? 有人提倡念佛人不看大藏经典...1、没人知道,下一刻自己到底身在天堂还在位于地狱,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和平温雅的接受,然后继续往下走。 2、...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失),俗姓郭,福建漳州人,从小没有读过书。出家之后,师父教...心胸狭小,看什么都不顺眼,自然也就很难容得下其他;放宽自己的心胸,可以容纳更多,也让自己吸取更多的经验、智慧...
惠舍
【法相辞典】
【惠舍】 p1186
上篇:黑白俱异熟业 | 下篇:减相 |
(人名)Pūrṇavarman,无忧王之末孙。译曰满胄。见西域记八。...
生苦
不思议空
四法不得菩提
北居简禅师语录
二般若
四见
冥益
我空观
宴坐
狱卒
十二部经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

【推荐】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湛空法师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