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有四事令修行者不能证得佛果菩提。据菩萨地持经卷一种性品载,即:(一)无善友,谓修行者虽有精进之心,然无善知识说法开导,则无法证得佛果菩提。(二)谬受学,谓修行者虽遇善知识之开示,然禀性愚钝,于所受之法错谬领解,则亦无法证得佛果菩提。(三)不精进,谓修行者虽未错谬领解所受之法,然以懈怠而未能勇猛精进,则无法证得佛果菩提。(四)不调伏,谓修行者虽闻正法且精进勤修,然善根未熟,长久未能调伏其心,则无法证得佛果菩提。 p171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圆成实性。诸法无自性,即诸法毕竟空,故三自性即三无性。三性本不可立,然为悟他故,设...指袈裟所具有之五种功德。释氏要览卷上载,释迦如来昔为大悲菩萨时,曾于宝藏佛前,誓愿于己成佛时,袈裟能成就五种...禅林用语。以“张三与李四一般黑”之意,转为贬人之泛称。 p4178...(杂语)以物施与他也。无量寿经下曰:贪狼财色,不能施惠。...亦名:不齐整着衣相 子题:象鼻、树叶、[袖-由+聂]皱、高下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着衣不齐整者,或作象鼻、树叶、...(佛名)大日如来也,觉王者如来之别称。...(Saibaba, 1926~ )当代印度宗教界之神奇人物。出生于南印度版格罗省普塔帕第村。自三、四岁起,即厌恶杀生,屡显...人类的精神活动可分为知、情、意等三种状态,其中,可分别出快乐与不快乐之要素者,即称感情。此一作用既包括感官之...(术语)诸心心所四分中自证分为第三分。【又】就于佛寿而言。佛出于人寿百岁时,以佛之果报,胜于世人,寿命可至百...【南无】 或那谟,或南摩,此翻归命。要律仪翻恭敬,善见论翻归命觉,或翻信从。法华疏云:南无,大有义。或言...【无色有情】 p1063 瑜伽八十三卷四页云:无色有情者:谓从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大佛顶首楞严咒...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广为流传。这也道出了活在当下,时刻在路上的感...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回首往事,发出一句颇带禅机的话,我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去换取一个名叫成就的东西;我把父母...
林夫人是孙庆泽的母亲,宿世即种植德行,天性贞淑贤惠。她孝顺亲长,敬重丈夫,教导子女,主持家务,救助贫困穷乏及...问:请问用过的香盒和装香用的纸袋(上面印有佛、观音菩萨等的名号),现在不要了,是直接扔进垃圾桶,还是怎么去处...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得往生,则功德大矣。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倘一心...问: 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大安法师答: 摄心念佛的方法,即是大势至菩萨所云:都摄六根...
诸位都知道观音菩萨的手中执有净瓶与杨枝,净瓶与杨枝,这是表示了菩萨普救世间的伟大悲行。世间如火宅,众生心中充...
什么叫做异熟识?什么叫【果相】?善、恶、业、果,善跟恶,业、果,这个就是果相,这是指第八意识的果报来讲的,意...
四法不得菩提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法 | 下篇:四法生福 |
又作光明真言破地狱曼荼罗。即指将光明真言二十三字顺时针书写成圆形之字轮,中间书写僧名等之曼荼罗。此系取光明真...
三自性
袈裟五德
乌张三黑李四
施惠
着衣不齐整
大日觉王
赛巴巴
感情
第三分
南无
无色有情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只有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包装纸上有佛像该如何处理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
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