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二十卷十三页云:云何无学正定?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学作意相应所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无学正定。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名寻思】 p0586 如四寻思中说。 二解 显扬六卷三页云:名寻思者:谓诸菩萨、于名,唯见名。 三解 ...《华严经疏钞》八十卷,唐澄观撰。作者先于兴元元年到贞元三年间(784~787)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略称《大疏》)六...(菩萨)略称观音。法华经曰: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按观世音像,世俗多...(杂名)玄应音义曰:此外道瓶,圆如瓠,无足,以三杖交之支举于瓶也。诸经中或言执三奇立距,或言三叉立距,皆是也...为佛能知世间一切诸法的智,如其分量,不多亦不少,故曰如量,又称后得智,为二智之一。...【集谛义】 p1180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集谛义云何?答:能生苦谛义。...【一切所诠事】 p0008 瑜伽七十四卷六页云:云何一切所诠事耶?所谓蕴事、界事、处事、缘起事、处非处事、根事...(衣服)七条以上之袈裟有二种:一曰平袈裟,又云一色袈裟,以一种之色体而制者。一重无里,二曰衲袈裟,以诸种之色...【非余所引】 p0715 瑜伽八十三卷十四页云:非余所引者:谓于大师所有圣教,不为一切外道异论所引夺故。...(名数)大萨遮尼犍子所说经四曰:有五种罪名为根本。何等为五?一者破坏塔寺焚烧经像,或取佛物法僧物,若教人作见...屈眴,梵语 kārpāsaka 译为第一布、第一好布,或大细布。系以木棉之花心纺织而成者。据释氏六帖卷二十二布条载,...(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这八种大悚惧的事情就是要经常思维八种使我们感到害怕和悚惧的事情,这种悚惧可以使我们能够尽早地脱离生死,让我们...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的: 一个是思惟苦谛。我们要把娑婆世...问: 请问师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要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净界法师答: 一个初学者你是不能够同时操作理观跟...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我们现在一般学佛都说:菩萨保佑...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对比丘们说: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益,不曾听过的事,可以获得了解,使名声远扬,受到有智慧的人...也许人都知道参加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的会员,就是为了学习慈济精神,不但要把它带入校园还要融入生活中。但是如何具...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令人一见便生虔敬之心。但许多不太了解佛教的人会好奇:没有...问: 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律航法师答: 有些人,口里虽然不停的念佛,心里却尽管胡思乱想,那样念法,是很少利益...
无学正定
【法相辞典】
【无学正定】 p1068
上篇:无学定蕴 | 下篇:无余依地 |
【四种作意】 p0433 瑜伽二十八卷十一页云:复有所余四种作意。一、随顺作意。二、对治作意。三、顺清净作意。四、...
名寻思
华严经疏钞
观世音
入支
如量智
集谛义
一切所诠事
衲袈裟
非余所引
大乘别途五逆
屈眴布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佛说八种大悚惧的事情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念佛时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老人是宝
慈济的十条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