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玄应音义曰:“此外道瓶,圆如瓠,无足,以三杖交之支举于瓶也。诸经中或言执三奇立距,或言三叉立距,皆是也。论文作鈘,非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宿住智证通】 p1022 集异名论十五卷五页云:云何宿住智证通?答:能引忆念过去无量诸宿住事,谓或一生,乃至广说...【依止寂灭】 p0769 杂集论十卷八页云:若缘苦灭为苦灭时,于此境界,必求作证。故名依止寂灭。...(术语)心为念念迁流者,故曰心行。又善恶之所念,谓之心行。法华经方便品曰: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止观五曰:...(术语)如来所具之功德也。俱舍论二十七曰:佛德者,诸有智者思惟如来三种圆德,深生爱敬。其三者何?一因圆德,二...(譬喻)譬佛身之有光明也。十住毗婆沙论五曰: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1201)宋代僧。四明(浙江奉化)人,俗姓潘。尝学于明州宝林寺。精究三观十乘之旨。修法华忏法达二十七年。与...为数论二十五谛中自性谛之三德,即喜、忧、闇三德。萨埵(梵 sattva),勇健之义,其体为喜。剌阇(梵 rajas),又...识有六种,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受有三种,谓苦乐、不苦、不乐。想有二十种,谓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厌离食...又作内供、供奉。谓宫中斋会时,于内道场任读师等职者。此职名始设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时由元皎补任内供之职...(饮食)穿穴于饼,盛种种之美味者。大日经疏七曰:间穴饼有二种,或剖为孔穴,或状如乱丝重重间穴。加以众味也。...【虚妄分别自相】 p1168 辩中边论上卷二页云:此自相今当说。颂曰: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此境实非有。境无...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戏里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但是他有某种特质,无形中会吸引许多...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十二缘起是根据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的道理,十二缘起法...
有一位富翁,垂垂老矣。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希望儿子也能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努...一个人如果没有努力的目标,的确很容易就丧失生命的原动力,而一般人的努力,无非是追求名、追求利、追求权、追求势...
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修行。同时也使修行人完成每日规定的课诵不致懈怠,记数而用。...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间福乐,可是,我们念佛也自然有这种功效。因为罪福...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面,对这段经文,给我们开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发无上道心怎么发? 他这样开示的:唯发一念...
每人个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一、不贪常舍。不贪求不义之财,不义之财,难以长久。常舍...
入支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入山学道 | 下篇:入心 |
为“无漏善”之对称。又作有漏善法。谓生起无漏智以前,凡夫所发之善根。如五戒、十善,及见道以前之善根皆是。若修...
宿住智证通
依止寂灭
心行
佛德
真金山
了宣
萨埵剌阇答摩
六种识
内供奉
间穴饼
虚妄分别自相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最上乘论
圣严法师《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坚守自己,不随波逐流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

念珠的作用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大安法师:无上道心怎么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