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内供、供奉。谓宫中斋会时,于内道场任读师等职者。此职名始设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时由元皎补任内供之职。在日本,自古由十禅师兼职,故又称内供奉十禅师。[大宋僧史略卷下、类聚名物考卷三] p123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极七返有”之对称。又作第八生。即预流果之圣者,受生至欲界,最多为七次,而不受第八生。然就此七生而言,小乘诸...(杂名)Devasopāna,译曰天地。萨昙分陀利经曰:天王佛国名提和越。汉言天地国。...(名数)一安陀会衣Antarvāsa,五条袈裟。二郁多罗僧衣Uttrāsaṅga,七条袈裟。三僧伽梨衣Saṁghāti,九条乃至二...【善不善法强盛因缘】 p1148 瑜伽六十六卷十六页云:由五因缘,善法强盛。何等为五?一、加行故。二、宿习故。三、...指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有漏之五境,其自性虽苦、不净,但凡夫之欲心所感则为妙乐,故称五妙欲。[俱舍论卷九...【三种愚夫之相】 p0201 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复次愚夫略有三种愚夫之相。何等为三?谓诸愚夫,于一切行,如上所说...(705-774)南印师子国(即今之斯里兰卡)人。唐玄宗开元八年到长安,翻译密宗经典,为密教祖师之一,与金刚智、不...法句譬喻经卷一载,昔有天帝,自知命终之后必堕畜类,生于陶匠家之驴胎,乃诣佛所,归依于佛,稽首伏地,然于未起之...有二义:(一)体与义之并称。体,指诸法平等之理体;义,指诸法差别之相用。(二)以义亦含第一义谛之义,直指法界平等...【遍生愤恚】 p1123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遍生愤恚者:谓数数追念不饶益相,深怀怨恨,恼乱心故。...不持刀之劫贼。以此比喻无德之比丘劫掠他人之信施。凡夫狂痴,外智内愚,未有戒定,示现戒定相,彰扬善名,招引利养...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八字文殊菩萨,其形像系顶有八髻,前五髻,顶上一髻,顶后两髻,一一髻上皆为佛身;身呈金色,放光明,乘狮子王,右...一棵树最初必由一粒种子,下土发芽生根慢慢长大而成。一个人的智识学问也由从小一字一句的读书,慢慢累积而成,树有...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大戒是哪三坛?恐怕还有许多人不清楚。说沙弥戒,还不知道是怎...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 当时,世尊为比丘们开示:现在要为大众解说,修习四种善...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二宝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不信僧,不恭敬不依止僧宝的居士。有正见的佛子都知道,二宝...各地纷纷出土佛舍利,这是当今中国佛教界的一种重要现象,我认为佛舍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意义。 首先,舍利...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但发现,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的感应...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苦。饿鬼道的苦,主要是饮食跟衣服的缺乏。三界的果报体都要有...
内供奉
【佛光大辞典】
上篇:内我 | 下篇:内典 |
(一)南齐僧。生卒年不详。住建康长乐寺。永明年中讲演经论,名震一代。[续高僧传卷八] (二)元代比丘尼。蜀中人,...
第八有
提和越
三衣
善不善法强盛因缘
五妙欲
三种愚夫之相
不空
天帝生驴胎
体义
遍生愤恚
无刀大贼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八字文殊菩萨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
空中楼阁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没有僧宝,二宝居士能独立存在吗
佛舍利的丰富内涵

普贤菩萨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