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眴,梵语 kārpāsaka 译为第一布、第一好布,或大细布。系以木棉之花心纺织而成者。据释氏六帖卷二十二布条载,唐代称屈眴布为第一布,乃纺木棉花之心而成,即达磨所传之七条衣,内面为碧色,原传自师子尊者。宋高僧传卷八慧能传(大五○·七五五中):“其塔下葆藏屈眴布郁多罗僧,其色青黑,碧缣复夹,非人间所有物也。”[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注、释门正统卷八、禅林象器笺服章门] p319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华译为教授、轨范师、悦众等,即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四分律说有五种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梵语 adhara-svabhūmi。(一)三界分九地,境界优者为上地,劣者为下地。 (二)菩萨十地之位,因其高下而称上地、下地...(术语)专观一境而心不散也。观无量寿经曰:专想不移。...(杂语)华严经之说时,天台宗与华严宗所说各异。天台宗谓华严经一部八会,别为前后二分,前分七会为佛成道后三七日...(术语)梵语曰娑也地提嚩多。此译本尊。本有而于出世间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于诸尊中以其尊为本而尊崇之,故名...法界次第云三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术语)善业为招乐果之因缘,恶业为招苦果之因缘。一切有情尽由业缘而生。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新...(动物)Karaṇḍa,又Karaṇḍaka,梵语曰迦兰陀。译曰好声鸟。又拘耆罗Kokila,译曰好声鸟。见名义集二。...(神名)又作金毗啰,禁毗罗,宫毗罗。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即主领夜叉,誓愿守护佛法之夜叉神王上首。药师本愿经所谓...【无伺法】 p1051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无伺法云何?谓伺不相应法。...【空有二宗】 指空宗与有宗。空宗,乃主张一切皆空的宗派;有宗,乃主张诸法为有的宗派。小乘佛教中,俱舍宗属于有...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
问: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请师父开示。 能弘大和尚答: 害人的不能求,利人的你可以求,解脱的可以求,成...
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闻而自得名闻。假使我们出家人有所求的话,那你就求佛,求地藏...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的。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佛像,产生很美好的善念...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个丛林的生活实际编制了许多语言通俗、寓意深远的佛教警策格言...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幅著名的楹联,语出清末名将左宗棠,最先撰录于...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就是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也一定要诵楞严咒。《楞严经》说:...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说阿弥陀经略解》释义...凡是读过弘一大师传记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是以怎样珍惜和满足的神情面对盘中餐:那不过是最普通的萝卜和白菜,他用筷...
屈眴布
【佛光大辞典】
上篇:屈浪拏国 | 下篇:屈露多国 |
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黑谷町。 为净土宗之大本山。号紫云山。又称黑谷堂、新黑谷、白河禅房。净土宗祖法然从比睿山...
阿阇梨
下地
专想
华严经说时
本尊
三三昧
业缘
好声鸟
金毗罗
无伺法
空有二宗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

你内心有德,求什么就有什么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