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九卷八页云:次通达位,其相云何?颂曰: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论曰:若时菩萨于所缘境,无分别智,都无所得。不取种种戏论相故。尔时乃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眞如,平等平等。俱离能取所取相故。能所取相,俱是分别。有所得心戏论现故。又云:加行无间,此智生时,体会眞如;名通达位。如彼卷八页至十一页广释。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住对面念】 p0661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十八页云:问:住对面念,是何义耶?答:面、谓定境。对、谓现瞩。此念...三身有四种: 一、法报应之三身。 二、法应化之三身。 三、法报化之三身。 法化等三身 一、法...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客比丘在边房敷卧具宿,不语便去。卧具烂坏,虫啮色变。见过白佛,因制此戒。”...(术语)不问宗派如何,但取道理所胜而立论。例如世亲依婆沙论而造俱舍论时,不但依有部之义,且取经部之说也。...梵语 duhkhe dharma-jāna-ksāntih。八忍之一。亦即观三界之四谛,所发十六心之一。于缘观欲界之苦谛而得苦法智之...为大日经卷二所说之偈颂。密教大日如来入于一体速疾力三昧,阐明成就菩提之实义时,最先宣说此偈。偈文为(大一八·...二障之一。“事障”之对称。指根本无明、邪见等理惑,能障碍正知见,使不达本觉真如。[圆觉经卷下](参阅“二障”...(名数)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二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三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佛教以外诸派学说,有关形上学方面之见解,可分成有、无、亦、非等四句。即:(一)有句,如执着必有我身,此即常见。...(传说)相传其城绕酆都殿之右。冤魂各俟凶手到日,眼见受苦。使遭害者以消忿恨。直至被害之魂得有投生之日,提出解...(动物)迦罗求罗之略,虫名。止观五上曰:如猪楷金山,众流入海,薪炽于火,风益求罗耳。...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di) 頞(e)蓝(lan)谜(mi) 室(shi...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人生在世,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失落的不断交错。人活在世界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欲望,于是人便不知不...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一则有关念佛消灾免难的感应故事。 在一个小村子里,大多数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是非常注重信...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不断地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生命很快会改变,出现快乐的果报。...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里观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情左顾右盼,眼珠时时都在转动,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二因,必与正因同得究竟也。是以念佛三...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什么东西呢?饮食,吃的东西;财物,常住的财物。所以没有出家...
通达位
【法相辞典】
【通达位】 p1025
上篇:宿住智证通 | 下篇:假立名 |
(一)为“四分”之一。即唯识宗所说之心、心所法四种认识作用中之自证分。心、心所法之认识作用分为相分、见分、自证...
住对面念
三身(三)
覆处敷僧物戒缘起
理长为宗
苦法智忍
成佛外迹偈
理障
四类出家
有无四句
枉死城
求罗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处理杂务也是修行

错过班车 意外免祸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工作也可以是一个悠游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