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悉昙字中之 (a,阿)字。阿字为一切真言之根本中心,由此字可流出一切如来所说之真言;又一切如来之内证皆归于阿...表示法华经以前所说之诸经皆悉方便权教之语。出自法华经之序经─无量义经中。意谓释尊从法华经开始宣说真实之教。盖...梵语 gāthā,巴利语同。为九分教之一,十二部经之一。又作孤起颂、伽陀、偈陀。略称偈。偈前无散文(长行),而直...Fosuoxingzan 佛教典籍。又名《佛本行经》、《佛所行赞经传》、《佛所行赞经》、《佛本行赞经》、《佛所行赞传...【非量】 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现量,即直觉知识;比量,即推论知识。似现量,略称似现,即对于所缘...又作悉地灌顶、持明悉地灌顶。为瞿醯经卷下分别护摩品所说四种灌顶之一。密教修法中,行者于第三三昧耶“受明灌顶”...(术语)又曰顺化。谓僧之死也。随顺世法而示死之义也。见佛祖统纪。...(术语)谓真见道之后,更发后得智,以三心观二空之理之位也。...【不善诸法差别】 p0335 瑜伽六十六卷十六页云:又由五相,建立不善诸法差别。与上相违,应知其相。谓感当来非爱果...亦名:解三小界法、三小界解法、小界解法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解三小界,同前结法。”资持记释云:“解三小中。...(杂名)又曰娑伽罗。梵音Sāgara,海名。译为咸海。...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修净土法门的,在一心念佛的时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松不得.矜喜不得。这四句包含着八种意义,应分四层来看,...
念这个佛号的时候,怎么念得功夫上路、得力?这里教一种方法,一定要使你念出的声音,跟你的心相依,要声缘于心,心...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
老病死苦乃吾人大患 《佛说无常经》言: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此老病...早上躺在床上,在一种没有被强迫的自然状态中,最容易冒出奇思妙想。 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 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说木鱼的故事。以前有个歌叫《木鱼石的故事》,比较流行,...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们诵经打坐念佛起初并没有固定的早晚课诵本。自晋朝至唐宋,虽...
《与茅静远居士书》是省庵祖师写给茅静远居士的一封书信,原存于《省庵法师遗书》中。东林寺印经处印有《省庵大师遗...
时差别名
【法相辞典】
【时差别名】 p0916 西域记二卷二页云:若乃阴阳历运,日月次舍,称谓虽殊;时候无异。随其星建,以标月名。时极短者,谓剎那也。百二十剎那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夜三昼三。)居俗日夜分为八时。(昼四夜四。于一一时,各有四分。)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小大故也。黑前白后,合为一月。六月合为一行。日游在内,北行也。日游在外,南行也。总此二行,合为一岁。又分一岁、以为六时。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渐热也。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热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时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时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渐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或为四时。春夏秋冬也。春、三月。谓制呾逻月,吠舍佉月,逝瑟咤月。当此从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夏、三月。谓頞沙荼月,室罗伐拿月,婆罗钵陀月。当此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秋、三月。谓頞湿缚庾阇月,迦剌底迦月,末伽始罗月。当此从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冬、三月。谓报沙月,磨袪月,颇勒窭拿月。当此从十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故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两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斯皆边裔殊俗,不达中国正音;或方言未融,而传译有谬。又推如来入胎、初生、出家、成佛、涅槃、日月,皆有参差;语在后记。
上篇:时语 | 下篇:时施设建立 |
(人名)明僧隆琦,字隐元,赴日本,为日本黄檗宗之开祖。...
真言心
四十余年未显真实
孤起偈
佛所行赞(Buddhacarita)
非量
成就灌顶
顺世
三心相见道
不善诸法差别
摄僧三小界解法
娑竭罗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土法门四忌

念佛要「声缘于心,心缘于声」

梦里的境界是怎么出现的

净业行人如何修死观
为心情放个假

木鱼的故事

早晚课诵的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