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九卷十四页云:何等名为贪欲五相?一、有耽着心。谓于自财所。二、有贪婪心。谓乐积财物。三、有饕餮心。谓于属他资财等事,计为华好,深生爱味。四、有谋略心。谓作是心:凡彼所有、何当属我。五、有覆蔽心。谓贪欲缠之所覆故;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与出离。设于自财,有耽着心,无余心现;当知此非圆满贪欲意恶行相。如是有耽着心,及贪婪心,无余心现;亦非圆满贪欲之相。如是广说、乃至如前所说诸相、随阙一种,即非圆满贪欲之相。若全分摄,乃名圆满贪欲之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暗诵经文也。...真如的觉体,本来明照,故称元明。...【知足无分别】 p0819 杂集论十四卷二十页云:由诸异生,随于一无常等法性,究竟思已;便生喜足。谓是事必然;...(一)指梵网经卷下偈颂以后所说之戒文。又称菩萨戒经。后秦鸠摩罗什(344~413)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罗什所译...【恨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二. 恨者怨恨,怀恶不舍,引起极度烦恼。《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恨,...【六种清净】 p0300 显扬十九卷十五页云:云何六种?谓六种清净。一、引发清净。二、上练清净。三、后得清净。四、...日本真言宗之教义。谓大日如来于法身之位具有言语说法之德,称为法身说法。为“加持身说法”之对称。法身,全称应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四忍:忍即忍可,亦安忍也。思益经云:梵天菩萨,有四忍法,善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得无生...【心不相应行蕴】 p0355 如行蕴中说。 二解 品类足论二卷十五页云:心不相应行蕴云何?谓心不相应法。此复云何?谓...【受者】 p0724 瑜伽十六卷十页云:于诸果报,说为受者。...梵语 sarvaja。又作萨芸然、萨婆若、萨婆若多(梵 sarvajatā)。意译为一切智。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即指佛智...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为利养、倒说今天倒说相似佛法的,遍...一、五福的意义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
问: 佛是无念,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净界法师答: 完全没有念头,你这个不是无情众生吗?佛法不...问: 要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大赢家,该怎么做?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外在环境又纷繁复杂,该如何做到家庭和...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当我们要寻求任何一项答案,相对也必须付出同等...有一只血统纯良的狼犬,年轻的时候,长得英挺雄劲,深得主人的喜爱,陪着主人打猎,照顾主人门户,倒也建立不少功劳...
贪欲圆满五相
【法相辞典】
【贪欲圆满五相】 p0978
上篇:舍置记问 | 下篇:贪欲根本业道 |
梵语 anumodana,巴利语同。谓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载,听闻经典而随喜,次次累积,功德...
诵经
元明
知足无分别
菩萨戒本
恨心所
六种清净
法身说法
得四忍
心不相应行蕴
受者
萨般若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祖师大德的戒淫法语
因果规律与命运

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五福的意义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