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他信清净】 p0487 瑜伽八卷十五页云:诤处雪故,名清。无违越故,名净。此二总显他信清净。...(杂名)多闻天即毗沙门天之居城。慧琳音义十一曰:阿吒筏底城,即多闻天王所居也。...忏悔罪过之意。指为减轻或消除罪业而于佛、僧之前,自述所犯身、口、意等三业之忏悔仪式。书写仪式之程序者,谓忏仪...(术语)菩提心之德名也。以发一切如来菩提心,而为必定成佛,称此谓之一切如来必定印。大疏五曰:次一偈,赞叹行人...(一)梵语 bodhi,巴利语同。音译菩提。即证悟涅槃妙理之智慧。旧译作道,新译则作觉。以区分“法”与“人”之故,而...(一)南北朝译经家。又称昙觉。凉州人。风神爽悟,戒地清拔。曾于于阗国得梵本,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返回...(人名)其母于妊娠中出家为比丘尼,后生男子,字童子迦叶。年至八岁出家,成阿罗汉果。尝浴于恒河,现神通于波斯匿...(修法)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于增益中而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于一切法。...(术语)南方佛教之对。纪元前三世纪阿育王传道师派遣后,发达于印度北部,传播于西藏,支那,日本等之佛教总称。此...(杂名)畿辅通志云隆兴寺在正定府治东。一名龙藏寺。隋开皇六年建。初为龙藏寺。寺有碑。在殿隅。集古录称其字画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本业缨络经云:顺理起心者谓之善,违理起心者谓之恶。...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父母,祖父母乃至亲人长辈老病时,我们能以饮食,医药,衣服,种种必须品供养之,用心护理使不漏洞,供养的每一天,...历来古今贤圣之人,都是由于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母之善教,即可以在怀胎时开始进行,称之为胎教之法。 若欲产...有位长者不但家财万贯,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与其只有自己享受庞大财产,不如帮助大家都衣食无缺,因此大开善门,对...
很多居士会认为:我没有时间修行。因为我要去挣钱,等我挣了很多钱之后,就可以供养三宝,可以为佛教作贡献。佛经里...
佛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超然于世的感觉好像它只以解决个人生死问题为已任,至于社会生产、国家事务等社会职责,都...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圆觉经》 是故当知...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
一切众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内部极卑鄙、极低劣的心念,姿态表现的非常之多,争强斗胜,争美斗艳,这事太多了。跟...
恨心所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恨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二. 恨者怨恨,怀恶不舍,引起极度烦恼。《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谓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见《成唯识论》卷六。
上篇:信心所 | 下篇:待众缘 |
为华严教义之缘起观。属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内容。又作法界无尽缘起、十十无尽缘起、十玄缘起、无尽缘起、一乘缘...
他信清净
阿吒筏底
悔过
一切如来必定印
觉
慧觉
童子迦叶
五部护摩
北方佛教
龙藏寺碑
善恶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悲田供养获极大功德福报
怀孕妈妈的胎教之法
乐善好施的长者

【推荐】赚钱与修行--对生意者的忠告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修行为何要降伏憎爱二心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