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众生之真心,识知精明,谓为识精。圆觉经曰: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名数)一、法喜食,闻法欢喜,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身也。二、禅悦食,入于禅定得...又作约心观佛、理持念佛。即住于心佛同体之观而念佛。此乃四明知礼基于无量寿经第八像观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术语)四圣谛之一。常略云苦谛。此苦集灭道四谛之理,唯为圣智所知,非凡夫所知,故云圣谛。大乘义章三曰:涅槃云...佛乘宗要论曰:大乘为超出世间,而又适应世间。则其宗要,在先有超出世间的大觉悟,而后以护念众生的大慈悲,施其适...【听闻正法】 p1463 瑜伽四十四卷八页云:若诸菩萨、欲听法时,作五种想,应从善友,听闻正法。一、作宝想。难得义...法无碍解者,谓依止静虑于一切法名差别无碍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名差别者,谓依无明等于无智无见不现观等差...【利益心】 p0703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利益心者:云何当令若有殷重听闻正法,皆得悟解,获大利益故。...(术语)Manāyāna,梵语摩诃衍,译言大乘。大者对小之称,乘以运载为义,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灭智空寂之...(术语)三谛圆融一实之真道也。止观一之一曰:会不二之圆道。...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因为有欲故,想尽办法来保护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对它不利,...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请示老和尚,如是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也希望渺茫? 老...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劳劳碌碌几时闲? 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古古今今...
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时间,今天又是如此。 等某某师走后,广钦老和尚就对传...在我国,人们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所谓:冬天进补,上山打虎。但是冬令进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原文】 所谓贵人者,非爵尊位显,学富五车之谓也。谓其能去乎贱态也,谓其能去同乎禽兽之贱态也。贱何在。曰贪,...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斗量卖鱼,一边哀叹地说:老天爷!到底我犯了什么错,你...
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
染受生起由三因缘
【法相辞典】
【染受生起由三因缘】 p0878 瑜伽九十六卷十八页云:又在家众,或出家众,于诸欲中未离贪者,由三因缘,诸染污受,而得生起。一、由染着力,二、由作意力,三、由境界力。当知此中诸在家者,追求诸欲,为受用故,发生欲乐;由染着力。即此非理思惟先时曾所领受;由作意力。于现前境、现在受用;由境界力。应知如是补特伽罗,欲寻触缘,由现行故,皆不寂静。以此为缘,发生三受。又由最初染污欲寻触现行故;领纳彼缘所生诸受。若彼生已,染着不舍,亦不除遣。如是彼受、长时相续,随转不绝,不得寂静。不寂静缘,长时相续,领纳诸受。又彼欲等,由其最初长时相续恒现行故;彼缘彼品所有烦恼,堕在相续未永断故;即说名为不寂静缘。是名第二义门差别。若诸出家未离贪者,由于诸欲能弃舍故;其染着力所摄受欲,虽得寂静;作__意境__界力所摄受,若寻若触而未寂静。由是因缘,彼于独处,于寻对治未善修故;一切离欲,皆未作故;于曾受境,非理作意寻思现行。于诸胜妙现前境界,有触现行。若于寻思深见过失,于彼对治已善修故;一切离欲未尽作故;欲如前说,已得寂静。由是因缘,寻亦寂静。唯触、独一,未得寂静。若胜妙境现在前时;诸染污触,便复生起。若于诸欲已离贪者,当知一切皆得寂静。是名一种义门差别。复有一类,于诸欲中未离贪者,由于诸欲所有贪欲、未永断故;诸寻染触,未永断故;由是一切皆未寂静。若于诸欲,贪欲已断;证初静虑。欲已寂静,寻未寂静。于初静虑已离贪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未离贪者,二已寂静,触未寂静。超过有顶,一切寂静。是名第二义门差别。
上篇:染污意证 | 下篇:后现观 |
全一卷。唐代输婆迦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述说佛在佉罗提耶山时,地藏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欲说神咒,经佛...
识精
三十七道品
二食
即心念佛
苦圣谛
大乘之宗要
听闻正法
法无碍解
利益心
大乘
圆道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修行就要断欲去爱吗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别人与你谈论是非,该如何对待
素食进补不妨一试

所谓贵人者,谓其能去乎贱态也
释尊三事笑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