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谛圆融一实之真道也。止观一之一曰:“会不二之圆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依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载,立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位,各有十种所观法。即:(一)十心(十住)位之十种...亦名:亡人物断轻重正明处分、亡僧物断轻重正明处分、亡五众物断轻重正明处分 子题:氍氀 随机羯磨·诸分衣法篇:“...(术语)金石要例曰:僧之称公,当以其名,宋景濂塔铭可按也。及今乃以其字,失之矣,文章家不得因之。僧之称公,当...【我一切不忍】 p0649 大毗婆沙论九十八卷十六页云:诸起此见,我一切不忍。此于五见,何见摄?乃至广说。问:...【舌识所依】 p0633 瑜伽一卷八页云: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舌。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杂语)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曰:金刚经中有即则二字。高丽大安六年,以义天之祖名稷,故易即为则。寿昌元年,刊于大兴...(譬喻)蹄者罤也。罤者网兔之具。以譬言语之诠义理。作蹄者误也。唯识述记序曰:息诠辨于言蹄之外。起信论义记上曰...【正法】 p0497 瑜伽二十五卷六页云:谓正法者,若佛世尊、若佛弟子、正士、正至、正善丈夫,宣说开显分别照了。此...【如来心生起相】 p0579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五页云:尔时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诸如来心生起之相...【意有三种】 p1208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五页云:意有三种。谓异熟生、等流、剎那。剎那者:谓苦法智忍相应。...(一)唐代僧利涉之封号。师为西域人,原属大婆罗门种,后随玄奘出家。开元(713~741)年中,于儒、释、道三教对论中...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阿弥陀第一 净土念佛法门是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诸佛菩萨诸祖师都是这样指导。只要你念佛、何罪不...
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三业能感得百千种报应。有现报,现世造作现世报;有生报,今世造作来生报;有后报,就是未来的十百...我们很多同修都喜欢给人讲说佛法,宣传佛法,介绍佛法。这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我们在解说的时候一定注意避免不净说...
当然这是一个有相的观察,或者我们也可以根据无相的观察,思维无常无我的道理。这个无常观也是很有力量,我们的确会...
过去,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跋兰那聚落的乌泥池旁边。 当时,有一位拄着手杖的外道梵志来...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号。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了生死,...
种种的方法,个人的用心不同,经常用这个心,你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心,没有觉悟的心,大慈大悲的心是生不起来...
现在,我们讲二祖寺这个道场。《楞严经》第九卷讲: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据历...
圆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圆晖 | 下篇:圆塔 |
【到究竟见趣行补特伽罗】 p0826 瑜伽七十卷八页云:云何到究竟见趣行补特伽罗?谓于非想非非想处,未得已得。...
十种所观法
亡物断轻重正明处分
公
我一切不忍
舌识所依
金刚经则即二字
言蹄
正法
如来心生起相
意有三种
明教大师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妙莲老和尚《阿弥陀佛与持戒》

阎浮提众生的业感差别
五种不净的说法

嗔是在你心中活动,伤害的正是你自己

被贪欲的念头所系缚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有一念的大悲心,就可感得无边的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