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蕴】 p1452 瑜伽二十七卷十五页云:前受想行蕴、及此识蕴、皆有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等差别;如前广说。是名为蕴。 二...(名数)谓贪,瞋,痴,之三毒烦恼也。...(人名)丹霞凉禅师法嗣,真州长芦真歇清了禅师也。见五灯会元十四。...燃于佛像前,昼夜长明不熄之灯。又作续明灯、无尽灯、常夜灯、长命灯、常明灯。燃灯原为供佛之用,而佛乃获得大觉悟...【义胜义】 p1239 辩中边论中卷四页云:一、义胜义。谓真如。胜智之境,名胜义故。 二解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见谛门八十八使 欲界有三十二使 色界有二十八使 无色界二十八使 思惟门十使 欲界有四使 色界有三使 无色界有...【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 p0674 大毗婆沙论九卷四页云:问:何故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答:若法、是蕴,是蕴...(杂语)法华玄义十卷,释法华之大意,文句十卷,正释经文,摩诃止观十卷,明修行之方规,已上三十卷,乃天台大师说...梵名 Samādhi-rāja。凡十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记述佛陀为月光童子说由平等心、救护...(术语)对于显境名言而言。名句文也。名句文诸诠表义理,故名为名言。...比较两种以上之主张或事物,而仅就各自之优点或特征以叙述要旨者,称为据胜为论。在菩萨戒义疏中解释梵网经之品名所...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
葡萄,存在地球上几千年的生物,我想大家都吃过,可是您知道它有什么营养价值吗?它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吗?下面让营养...问: 有些畜牲人见之会生欢喜心,有些畜牲人见之生厌恶心,是何原因? 如本法师答: 畜牲有些人我们看见会心生欢喜...饮食不当可以致癌,但吃对食物也可以防癌。不久前,湖北中医学院副研究员黄志杰在深圳讲学时指出,自然界中并不缺乏...
目前的社会,婚姻的变化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都因为自己的先生或者太太喜欢上别人,甚至离开了家庭感觉到很痛苦,内心...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吗?看看头发,当你年轻时,是多么乌黑亮...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开始。受持五戒能获大功德,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受佛...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食义及食者
【法相辞典】
【食义及食者】 p0882 瑜伽九十四卷十九页云:复次无有少法、生已安住,亦无有我,能食所食。由此因缘,彼何名食?然唯约与未生诸法,作生缘理;唯法引法,说为食义。但由法假,于其识上,假想施设补特伽罗;望此四食,说为食者。为欲随顺世间言说,约世俗谛,说有如是补特伽罗、能食四食;非约胜义。所以者何?若说有识、生已安住,体是真实补特伽罗,名能食者;不应立识、为其食性。未曾见有补特伽罗、还自能食补特伽罗。一相续中,定无二识、同时安住。是故立识、体是真实补特伽罗,为能食者,不应道理。由有如是不应理故;若作是问:谁食识食?当知此问、为非理问。若作是问:谁是能食识食因缘?当知此问、为如理问。能令悟入缘起理故。复有二有。一者、生有,二者、业有。若为当来后有生起,今现法中诸业烦恼所随逐识、为因;能引当来生有。即彼曾有前行业性,说名业有。于现法中、有此有故;能令当来生有所摄后有生起。于命终时,前际六处,才无常灭,后际六处,寻复续生。即此六处,识于先时,为能引缘;复于今时,为结生缘。如是由识入母胎故;得有名色。名色为缘,便有六处。由无明界所随六处,以为缘故;有相似触。渐次乃至取为缘故;令后际业,转成其有。如是诸法、先未曾有。一切新从别别缘起。当知此中、都无触者、乃至有者、能有所触,乃至有有。唯有诸法、别名所食,别名能食。是故因果堕在诸行相续流转无有断绝。由其先际业有,往趣后际生有;复由后际业有,还趣先际生有。如是缘起,轮回不绝。从此世间,往彼世间;自彼世间,还此世间。是故唯法能引法义,当知此中说为食义。
上篇:甚深广大教 | 下篇:卽蕴计我 |
(术语)证得一切智之位,即佛果位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其所说法,皆悉至于一切智地。...
蕴
三种心苦
真歇了
长明灯
义胜义
九十八使
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
六十卷
月灯三昧经
表义名言
据胜为论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葡萄对人体的九大好处
为何有些畜牲人见欢喜,有些人见厌恶
十大防癌的食物

【推荐】大亏变大福的因果故事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