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凡八十卷。又称八十华严。指唐朝实叉难陀所译之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东晋佛驮跋陀罗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顺决择分定】 p1108 瑜伽十二卷四页云:云何顺决择分定?谓于一切萨迦耶中,深见过患。由此因缘,能入无漏。...(杂语)害比丘之净行者,无过于妇人,故经中最排斥妇人。大宝积经四十四曰: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名数)又名五种那含,五种般。般者般涅槃之略,为入涅槃之义:一、中般,不还之圣者,死于欲界而往色界,于其中有...(术语)得之一种对于不获而言。谓得未曾得者,又言今得曾得而已失者。例如见道初无漏,凡夫未曾得,又如有漏定,曾...十种见之一。与“慢”同义。即心生憍慢,凡事认为自己优胜,而视他人为低劣。小乘俱舍宗与大乘唯识宗,皆以此通于见...(书名)一卷,宋仁岳撰,记法式观想礼赞等者。...(经名)梵网经,优婆塞戒经等说戒律者。玄义三下曰:戒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又】谓菩...【犯处】 p0521 瑜伽六十八卷八页云:云何犯处?略有十八。一、不善。二、违善。三、身业。四、语业。五、意业。六...渐教和顿教。渐教是由浅入深逐渐成功的教法;顿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在天台化仪四教中,藏通别三教属渐教,圆教属顿...【五烦恼】 p0257 界身足论上一页云:五烦恼云何?一、欲贪。二、色贪。三、无色贪。四、瞋。五、疑。...(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问: 弟子念佛一年多了,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请开示如何对治? 大安法师答: 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伴随着烦恼习气,这...
经忏佛事是本末颠倒 凡是发扬佛德,在佛前举行之仪式统称为佛事。心若至诚,法法皆灵。所以说佛事是要自己亲自参与...
蕅益大师曾经有个感慨,就是这五浊正好要把它转换成五清,那这个转换就来自于这一声佛号,只要信愿庄严这一声南无阿...
邪淫害人不浅,古人曾说过万恶淫为首,这个恶不仅仅是恶在邪淫本身,它之所以被列为万恶之首是因为邪淫所带来的一系...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会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别人对我们有恩,我们却把他当仇人看,对方不帮我们忙还好,帮了忙之后...
现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宝结合起来。还有,大家学的都是大乘究竟了义法,了义法就是要明心见性,晓得一切诸法...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
问: 师父您好!弟子在打佛七期间,念佛号时如果心里不起念头,很快就打瞌睡,脚都走不动了。所以只有不停地想东想...
能施安乐
【法相辞典】
【能施安乐】 p0895 瑜伽三十七卷六页云:能施安乐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说正法时,与听法者,饶益身心轻安之乐,令离诸盖,专心听法;暂时方便,而非究竟。又令诸界互相违变能为损害非人所行灾疠疾疫,皆能息灭。是名能施安乐。
上篇:能施忆念 | 下篇:能生现法罪 |
(人名)Kapphina,释迦菩萨因位时,有为劬嫔陀大臣等分阎浮提地为七分,使之无诤事。是菩萨成满般若波罗蜜多之相也...
新译华严
顺决择分定
妇人
五种不还
获
慢见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诵课法
戒经
犯处
渐顿教
五烦恼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安法师:念佛越念烦恼越多应如何对治

净宗道场能否做佛事

转五浊为五清

邪淫把我们逼向堕落与灭亡之路
圣严法师《知恩报恩为先》

一天从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么念头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