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名)谓印度之僧也。释门正统四曰:汉武掘昆明池得黑灰。以问朔。朔曰:可问西域胡道人。...(名数)一、幻,幻术师所作之种种相貌也。二、阳炎,热空尘等因缘和合,于旷野之中现水相者也。三、梦,睡眠中所见...指心神散乱不能修定善之根机。又指于日常生活中行弃恶修善之散善者。(参阅“定散”3180) p4976...【五种现法涅槃】 p0272 瑜伽七卷十三页云: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我解脱,心得自在...(术语)曼陀罗之德名。设曼陀罗,以行灌顶,十方诸佛来集,生导师当来之嘉会也。【又】中台大日之理法身,住于西方...【六识身因缘】 p0305 瑜伽九十一卷一页云:复次由二因缘,说六识身。以内六处为因,以外六处为缘。谓内六处、为彼...(名数)一、生老病死苦,八苦之中,开之而为四苦。二、爱别离苦,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三、怨憎会苦,常与憎恶者会...又作影堂、祖堂。用以安置宗祖、开山、列祖遗像之建筑物,称祖师堂。又于禅苑中,特称安置达摩像之所为祖师堂。 p4...1、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的人,听到七宝树林的声音,便得三种之忍,即一、音响忍,就树林的声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术语)三毒中之二毒,贪欲与瞋恚也。释门归敬仪中曰:贪瞋一发,业构三涂。...一切诸法,可以七十五法括之。立七十五法者,以一切诸法,不外有为无为二种。 有为法者,略分四种:一者色法,...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往昔,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这五大国王以波斯匿王为首,...一、做正信的学佛人 既然我们大家学佛,我们要明白,释迦牟尼讲的是认识宇宙真相的道理,问你到底从哪里来,将来到...
在打七当中,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问自己究竟应该修什么法门。在我印象中,有几位居士从开始见面的那几年一直到...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以前中国有个杜顺和尚,他收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跟著他学佛法。他有时讲经说法,有时教人打坐参禅,有时教人念佛,...
问: 持八关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又没有师父好发露忏悔,我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你要注意了:如...
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时应当携带的道具。在禅林中,锡杖有一定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锡杖的得名是因为振...
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都平等地存在着。这三个问题就是:生存问题...
能施忆念
【法相辞典】
【能施忆念】 p0895 瑜伽三十七卷六页云:能施忆念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若诸有情、于法失念,能与忆念。是名能施忆念。
上篇:能有所证 | 下篇:能施安乐 |
(一)因明用语。梵语 paksatā。宗体之异名。即由两个宗依(主词与宾词)联结成为一完整语意之宗(命题)。(参阅“...
胡道人
十缘生句
散机
五种现法涅槃
嘉会坛曼陀罗
六识身因缘
五苦
祖师堂
三忍
贪瞋
七十五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五欲中哪一事为最妙
圆满人身的修养

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

即使没有往生,你所念的佛也没有空过
对面不识佛菩萨

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

锡杖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