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即密教三密瑜伽教法之传承。所谓瑜伽,在密教一般称为三密瑜伽;此因真言行者之瑜伽终归于身、语、意三密之行。大日...【家家】 p0940 显扬三卷十一页云:二、家家。谓卽预流果、由善修圣道故;或生天上,或生人间;从家至家,得尽...【受所引色】 p0729 杂集论一卷八页云:受所引色者:谓无表色。...比喻佛光如轮般之圆满。六十华严经卷三(大九·四一二下):“庄严光明轮,充满诸法界,十方靡不遍。”又佛之光明,...指时间、心念、观念、称名等之极小数。即举极少之念而摄多念。无量寿经卷下第十八愿成就谓(大一二·二七二中):“...(书名)即成唯识论随注。文约义丰,理明词达,唯识入门之要书也。武林钱伊庵因此疏而着唯识随疏翼二卷。...(饮食)Phāṇita,煎甘蔗之汁者。正法念经三曰: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初离垢名颇尼多。...【恼他过失】 p1171 瑜伽九十九卷四页云:若以无根假异分法、毁他苾刍;或作离间人语等事。当知是名恼他过失。...【识安住差别】 p1436 瑜伽五十四卷一页云:云何安住?谓习欲者、欲界诸识,执外色尘;名色安住。若清净天色界诸识...(名数)别教所明之三观。以空假中隔历而不融合故也。...亦名:肘量 子题:十四肘、二十五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善见,日正中时影覆处,同上。若树枝偏长,衣在阴头,人...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有这些业力,就会有这些能量,又由于这些能量,它就会带着你去...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的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实行。果真能死尽偷心,就会一...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到净土的部类门。此前讲过,经中之经,就是正经中的正经;经中之纬,就是正经中的副经。...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会上一切圣贤,唯愿慈悲,证明发愿。比丘某与现前大众,建立此...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业想动也动不起来;否则善业少,恶业逞了势、得了力,想修善...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人,绝不以是不是看到什么东西,或者以得到什么神通,而为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的话伤了我的心!你的行为伤了我的心!我的心被这件事伤害了!...
世人想求长生,殊不知修净土法门正能获得长生不老。 昙鸾大师就有这个觉悟,昙鸾大师为什么修净土?他原来也想修仙...
施波罗蜜多十种清净
【法相辞典】
【施波罗蜜多十种清净】 p0861 瑜伽七十五卷六页云:复次于施波罗蜜多,由内及外,有十随烦恼。对治彼故;得施波罗蜜多十种清净。如菩萨地已说。由增一次第,依于外门,有五随烦恼。一、遍染恼性,二、弃舍性,三、不持可乐性,四、意乐不圆满性,五、不成熟性。依于内门,有五随烦恼。一、不出离性,二、染烦恼性,三、不劣薄性,四、现前堕性,五、尽灭法性。
上篇:施食有二果无差别 | 下篇:施从灭定起者必得现果 |
(本生)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之后半偈也。涅槃经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行时,从罗刹闻...
瑜伽法水
家家
受所引色
光轮
乃至一念
成唯识论随疏
颇尼多
恼他过失
识安住差别
别相三观
摄衣界碍树界肘量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副经中的正经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