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又作瑜伽派。(一)法相宗在印度称为瑜伽宗,系奉持瑜伽师地论之学派。于印度大乘佛教中,与“中观派”相对。此宗派以...(经名)此经说比丘之行,不可如獭,乃至如乌鸟,应如猩猩之喻。摄于中阿含经十三。...【回向菩提声闻由增寿行而证菩提】 p0939 瑜伽八十卷二十二页云:问:若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能发趣阿耨多罗三...【受喩浮泡】 p0729 瑜伽八十四卷九页云:受喩浮泡者:三和合生,不久坚住,相似法故。言如地者,所谓诸根。彼...(1927~)韩国济州人。一九五○年于梵鱼寺依止东山法师出家,翌年受具足戒。历任元晓、东国学院理事、大韩佛教曹溪...佛经中表示极限或省略中间语句之词,其梵语有二:(一)yāvat,巴利语 yāvant,中略之义,相当于英语 as far as。杂...(书名)一作成唯识论随疏,十卷,明西蜀高原大师原著。御生氏明善,亲受业于高原。于法席之次,启请随文以疏其义,...【喜无量定】 p1165 法蕴足论六卷八页云:复有一类喜俱行心、无怨无敌,远离恼害,广大无量,善修习故;想对一方胜...【离虚诳语】 p1426 法蕴足论一卷十六页云:言虚诳者,谓事不实名虚。想等不实名诳。是名虚诳。虚诳语者:以贪瞋痴...(术语)六相之一。事事物物各别之相也。...亦名:离衣宿戒四碍、四碍、衣人异碍、衣界四碍 子题:染碍、隔碍、情碍、界碍、失衣、不失衣、离衣、界有两种、作...雨宝陀罗尼...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
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其持用的姿势可概括为:对口引磬,合掌木鱼,照面铛子,平胸铪子,...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谓:百行孝为先。 但现今社会,儿女长大后,有能力的都离家自...
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称号。作为一个人的标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有意义、寓意好的名字,不仅要好听,还要印象深...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上对方一辈子? 碰钉子是很正常的,下次注意就好。已经碰到钉...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小毛病开始不期而至。虽然作为一名净业行人,对这个皮囊乃至这...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一旦情绪不佳,就会伤及无辜。 一个脾气暴躁的旅行家拜访一位...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命的本质就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将它如实地表现出来。你过去是...▲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宝作坊参观时的经历。那次是参观钻石的切割与镶嵌工艺。有位抛...
施食有二果无差别
【法相辞典】
【施食有二果无差别】 p0860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一卷四页云:如契经中,佛告庆喜:施食有二。果无差别。一者、菩萨受彼食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二者、如来受彼食已;入于无余大涅槃界。问:初受食者,有贪瞋痴;后受食者,贪瞋痴尽。何缘施果、无差别耶?答:由思及田、有偏胜故,佛依偏胜。说果无差。谓初难陀难陀跋罗姊妹二人,闻说菩萨受十六转甘味乳糜,必当得成无上等觉。欢喜踊跃,发殊胜思持上乳糜,奉施菩萨。菩萨食已;即于是夜,降伏魔军,成等正觉。女闻倍喜,更起胜思。彼所施田,虽非殊胜;由思胜故,能招胜果。准陀于佛将涅槃时,见佛身形,少如衰变;又闻不久必入涅槃。恋慕不堪,其心扰乱;殊胜思愿,不能现前。然由胜田,能招胜果。佛依此故,说无差别。有作是说:欲遮准陀变悔心故。如彼经说:佛告阿难:若彼准陀工巧之子,或他所引,或自寻思,于施食中而生变悔;于难得事,便为不得。难得事者,所谓诸佛将涅槃时,最后供养。彼若生变悔者;汝便应以六处而劝喩之。谓施食因缘,能招长寿色力乐誉富贵臣僚。我从世尊、亲闻是事。施食有二;果无差别。一者、菩萨受彼食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二者、如来受彼食已;入于无余大涅槃界。复应告彼:准陀当知,于施食中。若生变悔;汝于如是难得事中,便为不得。如失菩萨将成佛时奉施乳糜所生胜福。愼莫变悔。由此故言二果无别。有说:二时俱能资益离染身故。谓食于消化时,能作食事。佛于后夜成正觉时,彼食消化。如成正觉,涅槃亦尔。故说二施、果无差别。有说:初受食已;证得佛法。后受食已;受用佛法。得修习、修说亦如是。有说:初受食已;便入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后受食已;亦入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有说:初受食已;渡烦恼河。后受食已;渡生死河。有说:初受食已;涸烦恼海。后受食已;涸生死海。如是拔烦恼树,拔生死树,破烦恼山,破生死山,越烦恼依,越生死依,说亦如是。有说:初受食已;弃舍集谛。后受食已;弃舍苦谛。有说:初受食已;证入道谛。后受食已;证入灭谛。有说:初受食已;舍集入道。后受食已;舍苦入灭。有说:初受食已;超越诸漏。后受食已;超顺漏法。有说:初受食已;超四暴流。后受食已;超顺流法。如流、顺流,说超差别;如是枙、顺枙,取、顺取,身系、顺身系,诸盖、顺诸盖,说超亦尔。有说:初受食已;摧破二魔。谓烦恼魔,自在天魔。后受食已;亦破二魔。谓蕴魔、死魔。有说:初受食已;入有余大涅槃界。后受食已;入无余大涅槃界。佛依如是种种因缘,说二种施、果无差别。
上篇:律仪不律仪无表得舍分位 | 下篇:施波罗蜜多十种清净 |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以神足力能自隐翳,所谓槃特比丘是。能化形体作若干变,所谓周梨槃特是。法句譬喻经二曰:...
瑜伽宗
乌鸟喻经
回向菩提声闻由增寿行而证菩提
受喩浮泡
光德
乃至
成唯识论随注
喜无量定
离虚诳语
别相
摄衣界碍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图】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名字会对人有很大影响吗

不拔眼中钉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不要用情绪来解决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