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灭却无漏之种子而永不可成佛者。即唯识论所说五种性中之无性有情、楞伽经所说二阐提中之断善阐提。 p5510...(术语)金刚界曼荼罗道场所设之门户也。顶间画莲华,故名。秘藏记钞六曰:莲华门者,六卷略出经云:阃阔中如顶形,...(名数)十回向中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之菩萨,观所回向而了知十种之无相:一了一切之众生界,无有众生。二解一切之法...观苦谛之苦、空、无常、无我等之四种行相。...【诤】 p1340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又能发起诸鬬讼等种种忿竞;说名为诤。 二解 集论四卷十五页云:诤有三种。谓...(杂语)经文之证据也。大乘义章三曰:先定其名次引文证。...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执取诤根执取后有是取义,所以者何?由贪着欲系缚耽染为因,诸在家者更相...(杂语)各部之执见也,如小乘二十部之类。唯识枢要上本曰:佛涅槃后,因彼大天,部执竞兴。唯识了义灯一本曰:部是...梵名 Kapimala。为付法传第十三祖(一说十二祖)。摩揭陀国华氏城人。初为外道师,领三千弟子,以神力娆害马鸣,然...(杂语)真言行者修一尊法时,加持供物也。以若不加持,则诸飞行之药叉罗刹,幽阴鬼等来,悉盗食之,或触秽之故也。...【意根】 六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根’为能生之义。六根中之前五根所对之境为四大(地、水、火、风)所形成之色...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时维丁酉(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十七点二十分,德亮法师于庐山东林寺安详示寂。世寿四十四岁,僧腊十二年,戒腊十...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究竟有何利益。 方海权答: 戒杀、放生、持素是学习慈悲心的...
一念心性的本体是清净的,而且是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这个清净当中,有十种可能性的激发。 先看第一个,瞋恚邪淫。...
问: 弟子是医院离休的医务人员,虽是护士专业,但是从事过院办卫校的教学专业,自学过心理学、中医、针灸、刮痧等...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 这种大神通之力,这种事事无碍...修禅的上根利智 问:修禅要上根利智的人,我很担心自己不是那样的根器。什么是修禅的上根利器呢? 答:修禅要上上根...
有一次,一位营业员给我写信,她说,我听说你是法师,我有个要求,不晓得你能不能满我的愿?她说,我有两个孩子几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谁曾想就是这短短的四句偈竟成为禅宗中国化革命的标志,是禅宗...
思与虑差别
【法相辞典】
【思与虑差别】 p0852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六页云:思虑何差别?答:思者业,虑者慧。是谓差别。复次思是造作相,虑是观察相。复次能分别爱非爱果,令无杂乱,是思相。能分别诸法自相共相,令无疑惑,是虑相。问:一切不善善有漏法,皆能感爱非爱异熟果;何故但说思能分别爱非爱果,非余法耶?答:思最胜故;作如是说。谓思能感爱非爱果势力最胜,是故偏说。如偈书染,虽有余缘;以人胜故。人得其名。此亦如是。问:分别诸法自相共相,余心心所,亦有此能;何故说此是慧非余?答:慧最胜故;作如是说。谓慧分别诸法自相共相、最胜;是故偏说。引喩如前。
上篇:苦迟通行 | 下篇:思业及思己业 |
梵名 Lokāyata 或 Lokāyatika。音译路伽耶派、卢迦耶陀派、路歌夜多派、路迦也底迦派。又作顺世派。为古印度婆罗...
灭种
莲华门
十种空相回向心
四行相
诤
文证
取
部执
迦毗摩罗
加持供物
意根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德亮法师往生见闻录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六道轮回,全部是妄念

今生不要再错过念佛往生的大好机缘

虚空藏菩萨如何观虚空
净慧长老问禅寮答问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