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五种拘碍】 p0260 瑜伽八卷七页云:拘碍者:有五拘碍。一、顾恋其身。二、顾恋诸欲。三、乐相杂住。四、阙随顺教...全一卷。唐代道宣撰。略称教诫律仪。又作行相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条录新学沙弥应遵奉之律仪。凡二十三章四...(名数)言尘沙之惑,有上中下之三品。...(术语)出佛乘萌芽之种子也。宗镜录二十六曰:因闻般若深经为乘种。...亦名:嫌骂僧知事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罗阅城,沓婆摩比丘僧差知事,慈地比丘齐眼见处讥嫌之。以过...梵名 Prajā-pāramitā。全称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一)意译作以智慧渡到彼岸;乃此类圣众之通称。陀罗尼集经卷八(大...中阿含卷十八“八念经”载,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诸林中宴坐思惟,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乃至道从智慧,非愚...(杂语)不染着世间尘欲之法也。法华经涌出品曰:住于神通力,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杂语)犹言厄运也。...唐代僧。浙江湖州乌程人。幼即聪敏,异于常人。及出家受法。坚志精勤,苦学励修,从无怠惰。后入长安,于荐福、西明...即密教通说之十六生成佛,托于仁王经所说十四忍,称为十四生成佛。十四忍,即:伏忍之下品为十住、中品为十行、上品...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问: 因忧郁症轻生的情形经常发生,虽然很多人还没有严重到想自杀的程度,但在生活中也是被忧郁缠身,闷闷不乐。如...
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物质供应是有限的,也有断的时候,要是护持佛法,使未来的很多人得度,这个...
上学时,一个女同学趁小长假到外地与男朋友小聚。听说她是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去的,同学忍不住说了句:我要是她...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成熟,只要你一次次面对挑战、一次次克服困难你才能逐步走向成...
作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确的动机应该是大乘菩提心。也就是高度尊重生命之心,救护生命的利他之心,大慈大悲之心,...
无数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卖麻油膏为生。 当时有一位比丘,每天到老婆婆那里取麻油膏,为佛陀燃灯,如...人间净土这个名词,是今日佛教界都在提倡的观念。究竟什么是人间净土?它在那里呢?是不是真的实现了呢? 《维摩经...
在《佛说八大人觉经》中,佛陀教导我们,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阐明了学佛的觉悟...
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
【法相辞典】
【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 p0784 如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互为缘性转相中说。
上篇:阿赖耶识行相所缘皆不可知 | 下篇:阿罗汉般涅槃已不复堕在诸有情数 |
【过去与不现四句分别】 p1223 发智论一卷八页云:诸过去、彼一切不现耶?答:应作四句。有过去、非不现。谓如具寿...
五种拘碍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三品尘沙
乘种
嫌骂知事戒缘起
般若菩萨
大人八念
不染世间法
劫数
高闲
十四生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圣严法师:得了忧郁症要怎么办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
人不成熟的六个特征

佛经中为我们开示了吃素的三个理由

助施功德也能得佛授记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是可以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