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唐代道宣撰。略称教诫律仪。又作行相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条录新学沙弥应遵奉之律仪。凡二十三章四六五条。卷首有自序,谓研钻义学之盛,诸善律仪渐趋废颓,然护持正法阐敷遗教,不能不重律规,故作此书。 p460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理门义】 p1036 瑜伽六十四卷四页云:理门义者:谓于彼彼无颠倒性,如其实性,离颠倒性。...【加行究竟果作意】 p0526 瑜伽三十三卷七页云:从此无间,由是因缘,证入根本初静虑定。卽此根本初静虑定俱行作意...(术语)智者能观之心,境者所对之法。境有真妄二者,妄为智之所断,真为智之所证。...【离行】 p1424 瑜伽八十一卷七页云:离行者:谓卽于彼所受用事,知无常等已;厌而出家,受持禁戒,守根门等。...(术语)十二缘起支之一。言生支之后衰变而命尽也。...(名数)一,颜色恶。饮酒之人,颜貌容色,因之变常,无有善相也。二,下劣。饮酒之人,威仪不整,动止轻薄,人所贱...(经名)此经经录不载。金刚仙论曰:佛在铁围外二界中间,说佛话经。...【依邪行处引随烦恼有三种】 p0774 瑜伽六十二卷三页云:当知第三补特伽罗、依邪行处引随烦恼、略有三种。谓随...全一卷。全名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又作临济义玄禅师语录。唐代三圣慧然编集。为临济宗之祖临济义玄法语之集录,临...“外我”之对称。指存在自己身心之内,常一不变而能运转此身之主宰者,即自我,俗称灵魂。佛教主张诸法无我,故反对...梵语 jeyāvarana。指执著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又作智障、智碍。为二障之一,“烦恼障”之对称。谓众生由...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普贤菩萨行愿赞...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
造像的功德,有一个《造像功德经》,只说是一般的世间因果、得到的好处。《法华经》提的不同了,《法华经》提的你造...【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劝君早发西...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次,则心中便可作忆念矣。念佛虽贵至诚清洁,然病人做不到,...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族贵族阶层流行,并伴随特权阶层的倡导而逐渐发展起来,最终融入到中华文...
毁犯盗戒果报,三途果报;余报:一、贫穷。二、共财不得自在。 持不偷盗戒果报,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报,一、资...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就会被天魔、鬼道或一些精怪所乘,附在您的身上。那时,你的确...抱怨是从家庭到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现象,也是正常现象。即使亲如父母子女也会互相抱怨,虽然父母...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就不幸被偷了,刚好隔壁的邻居也在同一家医院生了孩子,却没有...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佛光大辞典】
上篇:教网 | 下篇:教诫轮 |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受持钵法,受持坐具,一同僧法,唯改沙弥名为异;乃至尼中二众(即式叉、沙弥尼),亦同持之...
理门义
加行究竟果作意
智境
离行
老死支
饮酒十过
佛话经
依邪行处引随烦恼有三种
临济录
内我
所知障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大藏经】教观纲宗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南无阿弥陀佛即六字真经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中国历史中的五位佛门皇帝

犯盗戒的过失跟持盗戒的功德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圣严法师:不要只是抱怨,要处理抱怨
